羡鱼心中毫无波澜。
他不像是在回看过往的经历,更像是在看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作者不会在最为关键的开头,塑造无关紧要的角色。
羡鱼瞬间猜出了此人的结局。
那就是死亡。
在他所看到的段落中,并没有看到故事本该具备的所有要素。
主角是谁?想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针对这三个问题,有两个极为巧妙的方式。
一,是系统。
二,是血海深仇。
下一步,便能引出阻碍ta的矛盾和冲突,让读者接着看下去,思考ta该如何达成目的。
显而易见,故事中主角的朋友,就是促使主角「埃里克」成长、改变的关键因素。
根据前文的种种细节,羡鱼很快推敲出此人在学校的境遇。
在最为关键、众人试探彼此家境的第一堂课上,对方毫不设防,瞬间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
埃里克所说的“机缘巧合”……
十有八九是撞上其他同学欺负对方,顺手帮了一把。
埃里克并未因此受到旁人的排挤。
羡鱼认为这很合理。
就像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
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产业或家族,是否会在某一日需要对方的帮助。
哪怕他们被人指着鼻子骂,明面上也只会一笑而过。
当然,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这辈子都碰不到这类无礼之徒。
大部分人表现得格外友善,就算心中不喜、不认同,也不会说出带有个人情绪的话语。
就像羡鱼,他在遇到豆汁锅底、孽物残肢时,只会委婉地用“特别”一词来评价。
其中一位同学,将埃里克当作同类。
两人正好撞上那人向施暴者搭话。
同学措辞委婉地说:
“他们算是……不打不相识?”
“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他这样特别的人。”
你帮助那人反抗施暴者,结果呢?
那人转头又凑了上去。
你们根本不是一类人。
埃里克对此并不在意。
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像他们这般优越的条件。
他很欣赏这类内心坚韧、努力奋斗的人。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方遵纪守法、不违背道德底线。
埃里克为那人说话。
“是啊,我们很合得来。”
“我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