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837章 官员回避制(2 / 3)

地说:“大爷爷,我知道。我不着急。我那么年轻,慢慢等也可以。”

其实除了等,还是等,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孙山又说道:“大爷爷,我喜欢在离家近一点的地方就职,这样方便我家里人探我。”

孙山这些天胡思乱想,想到自己如果真的当地方官了。

一开始肯定不会让家里人跟过来,等情况熟悉了,工作也稳定了,才安排家里人过来。

所有最好离家近一点的地方就职,这样路程会近很多,走起来也不会太困难。

最重要是交通完善的地方,太偏僻,孙山恐怕要哭出来了。

至于回漳州府任职,回广南任职。

这是不可能的。

大乾做官有回避制度。

主要分为:籍贯回避、亲属回避、师生回避、科场回避等。

其中籍贯回避和亲属回避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籍贯回避也叫地域回避、地理回避。

即本省官员不能在本省就职。

一般采用“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即南方人到北方任职,北方人到南方任职。?

当然也有例外,就是偏远山区,边陲境地这种穷困的地方,实在没人想去,不得不启用本地人。

南人官北、北人官南

亲属回避通俗地说就是:有亲属关系的人不能同一个衙门或是同一个府、同一个省任职。

一是亲属关系的官员不能是上下级关系。

二是京官大员的亲属不能担任御史言官。

三是王府姻亲不能担任京官。

遇到亲属同为官。

一般会把官职低的亲属弄到外地做官,又或者官职大年龄大的官员会请辞告老还乡,把路让出来给晚辈。

父子同为官经常出现,不是父让路,就是子出去,才能做到亲属回避制。

这些都是正官(知府,知县等)要求,如果是副官,小官就不需要户籍回避,亲属回避。

可以回到本地当官,也可以父子同为一处当官。

当然用吏不受限制,可以是本地人,也可以亲属同一处做官。

明朝还有一个奇葩的规定:那就是江、浙、苏、松四个地方的人,不允许在户部任职。

这个规定就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也完全不符合籍贯回避的根本原则。

传说是因为朱元璋在建功立业之际,和盘踞在江浙一带的张士诚长期对峙,江浙两地的士绅和百姓对张士诚十分拥戴,这就犯了朱元璋的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