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二十一章钦差外出(2 / 3)

大汉双壁 SSD 2574 字 2024-03-18

再阴毒,也不能乱朝他的头上,扣屎盆子。

卫青真正怕的是,郡丞陶启在合乎规矩的范围内给自己设下点障碍。

缓个粮饷,人事安排不准什么的,那样的话就麻烦了。

起码这种情况下,他很难一门心思的,扑在重建青城,还有组建精锐骑兵部队等一系列事情。

他低着头,骑着马,脑子里思虑着如何解决这件事的办法。

此刻的天,早已经黑得透了。

大风呼呼地刮,官道旁边的大树,阴森森地矗立在边上。

今夜无月,路上黑得几乎什么都看不见。

偶尔马蹄踏过道上的坑凹坡坎时,手中的火把晃动了一下,卫青才能看到更远。

第2/2页)

两天一夜之后,卫青已经回到了残破不堪的青城。

骑在马上,看着青城,卫青深吸了一口气,

管他呢,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理了!

元光二年,六月二日。

作为九卿之一张汤,还有他的仪仗队,终于是慢慢悠悠的来到了代郡。

““呜呜呜…”

八声响啰长鸣,响彻在代郡的官道之上。

听到这个声音的人们,都有些吃惊,禁不住的伸长了脖子,仔细看了看。

因为,大汉官员出行仪仗的等级,会随着官职的高低,有所差异。

特别是官员出行时,鸣锣的次数,代表着不同的官级。

郡县官只能鸣三响或六响。

三响代表着“让开一条路”,六响则是“闲杂人等闪开”。

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鸣八响,意思是“百姓要行礼”;

王侯、王公可以鸣十响,表示“军民跪迎”。

至于说那十二响,则是帝王出行:“所有人都要跪拜。”

鸣锣次数越多,也就意味着官越大。

只见,数百匹健马飞奔涌出,前两排马上的官兵,手里都拿着一面锣,有节奏的,咣地敲着。

听着这“官家锣”,官道上下一阵的忙活。

驮夫拽着缰绳,引着拉货的驮马、黄车靠边,小商、小贩忙不迭地收拾着桌凳。

在官道两旁歇息的人,挨挨挤挤地站在路边,好奇地张望打听。

这只庞大的仪仗队中,又出来两队骑着马的士卒。

他们的任务是负责开道。

只见他们,沿着官道两边,用枪尖对人,一边朝人比画,一边呵斥着百姓。

看热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