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6章 华夏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句号!(2 / 3)

量。

虽然听着简单。

但是谁都知道多么困难。

华夏数千年。

粮食产量一直在逐步提高。

提高到越发后面。

自然便是越发的困难。

先秦时期。

《淮南子·主术训》提到:

“十亩之田,率岁之收,不过四十石。”

相当于稻谷的亩产量为4石,折成大米为2.4石。

秦汉时期1石为14公斤。

秦汉时期的粮食亩产量为:水稻,96斤每亩。

隋唐时期。

南方得到开发。

“一顷百亩,出米五十余斛(石)。”

隋唐的1石为42公斤,1亩为如今的0.8亩。

隋唐时期的粮食亩产量为:水稻,157斤每亩。

两宋时期。

农业重心继续南移。

《奏救荒事宜状》提到“每亩出米二石。”

两宋的1石为49公斤,1亩为现在的0.9亩。

宋代的粮食亩产量为:水稻,220斤每亩。

到了现在大明。

湖广熟、天下足。

已经成为共识。

双季稻、麦稻两熟的轮作制逐渐推广。

明朝的粮食亩产量。

已经达到了小农经济时代的高峰。

来到了305每亩。

从96斤每亩到157斤每亩。

用了600多年。

从157斤每亩到220斤每亩。

用了500多年。

从220斤每亩到305每亩。

又是上百年。

“到了袁隆平那一个时代!!”

“似乎是我大明的后世又是600多年之后了!!”

“600年.....粮食亩产估计是再提高一大截!”

“而那时候,又是可提升到什么层次呢??”

“500斤每亩?”

“甚至是600斤每亩吗?”

朱元璋也是猜想了起来。

不过哪怕是他刻意猜想。

也就是觉得大概可提升1倍。

到600斤每亩而已。

毕竟大明几乎已经是做到了极致了。

真的还能提升吗?

若是到了600斤每亩的话。

怕是华夏可能就没有饥荒了吧??

到时候华夏有什么人安居乐业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