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795章 “好日子”走远(3 / 4)

!”

“之前我查阅司隶校尉的档案,发现白波之乱前,河东大旱,朝廷拨粟百万斛,前任太守竟敢勾结豪强倒卖官粮——就因为上计时一句''仓储损耗''便糊弄过去。”

“如此之事,绝非河东一地个例,若不堵塞漏洞,我等大业岂不是处处漏风,都便宜了那些蛀虫?”

见苏曜态度坚决,荀攸叹了口气:

“大将军明鉴!”

“此法本意虽好,但各州郡文书浩如烟海,若真按''月有定考''执行,恐怕.“

话未说完,苏曜便将之前他们讨论的,写有统计司的竹简推到他面前:

“所以需要统计司与都察院联动。”

苏曜手指划过新绘制的《考成流程》:

“统计司按行业制定标准文簿,都察院训练算学吏员核查。”

“譬如河工验收,须同时呈递物料清单、民夫名册、钱粮流水三套文簿。”

说道这里苏曜抬起头似笑非笑的看向荀攸:

“上个月,你叔叔荀文若就在京中宅邸内新修祠堂,连每根椽木的来处都记得清清楚楚不是吗?这事儿就真有那么难吗?”

荀攸顿时汗透重衣。

一时间他颇为有些惶恐,搞不懂自家宅中之事就被大将军摸了个清清楚楚。

见荀攸被苏曜一句话堵住了嘴,司马朗不得不再次站了出来。

没办法,这个时候了,他硬着头皮也必须要上啊。

倘若按苏曜考成法,把所有政务都要留下可追溯的文书,那世代把持地方信息的世家大族就失去了最大的筹码,这这太可怕了。

“大将军三思啊。”

司马朗再次劝道:

“且不说此法牵扯甚广,具体细则难以落实一事。”

“就说如今在位司徒的杨文先(杨彪),那是四世清德,海内所瞻,有功于朝廷,倘若贸然处之”

“等会——你刚刚是跟我说杨文先四世清德,海内所瞻,是个清白世家?”

紧接着,苏曜就抽出锦衣卫密报的档案扔在桌上:

“那就来看看你口中这位海内所瞻之人的勾当:弘农杨氏在雒阳有粮仓十二座,在董卓入京时可以说是大力支持,方才有他平步青云以太中大夫职接替董卓为司空后又进司徒,这就是他有大功于朝廷的表现吗?”

苏曜的话说的众人沉默不语。

没错,杨彪一开始其实与董卓是一伙的,后来才翻的脸。

朝堂之上,人所共知,但是其实不算什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