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48章 常备野战军(2 / 5)

维持成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打仗了随时能有几十万大军,而且战斗力还相当不错!

没仗打时,却也根本不用每年几百上千万石粮食,去养着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

但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你不愿意承担庞大的军队维护成本,就固然无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能达到职业军人的水平。

——就这种冬训几年,又宿卫长安、卫戍边疆各实习一年的新兵蛋子,你让他挽弓搭箭,列阵推进倒是没问题;

可真要到双方刀刀见红的时候,别说是如职业军人那般,时刻保持冷静——乃至于冷血了,这些新兵蛋子能不慌,能不走神,就已然是‘前途不可限量’。

对于这种情况,汉家历代先皇,显然也有着明确的认知。

比如太祖高皇帝刘邦,就曾在汉匈平城战役之后,决心组建一支完全脱产,且原则上绝不裁撤、遣散的常备野战军。

就像南北两军那样,并不需要在战争爆发后临时征召,而是维持常备编制,受朝堂中央掌控和供养,只负责操练和作战的职业化军队!

考虑到当时的中央财政状况,这支常备野战军的人数,被太祖高皇帝控制在了一万六千人——各兵种组成总共八校尉的数量级。

而这支汉家历史上,第一支常备野战军,军名:飞狐。

自创立至今,飞狐将士都坚守在燕、赵之交的飞狐迳,随时准备充当汉室边墙的救火队员。

经年累月的战斗经验,更是让这支部队孕育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军魂,或者说是‘标志’。

——自初任飞狐都尉令勉开始,飞狐军上下将帅,都酷爱筑京观!

凡飞狐军所过之处,但凡有外族存在,就必定会在飞狐军离开之后,留下一处或大或小,却必然令人恶寒的京观。

在飞狐军这支独苗的支撑下,汉室边墙自国祚鼎立至今,虽大小战火不断,但总归是没出现什么大漏洞。

直到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人自北地——自汉家版图西北角突然发动袭击,远在汉室版图东北方向的飞狐军鞭长莫及,汉家才迎来了第二、第三支,以及后来的常备野战军。

说来也是刚好有这个契机。

在边关告急,匈奴人一度威胁关中,乃至于长安时,太宗孝文皇帝为了确保长安的安全,一口气在长安周围设立三营,以拱卫京都!

战后,下意识要按照惯例,将这些‘临时编制’遣散的太宗皇帝,也终于意识到了什么。

——那一战,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