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414章 大棒!(3 / 6)

底子更轻松的跻身官僚群体的学派,才能吸引更多、更杰出的年轻知识分子,

于是,逻辑闭环大致形成。

——学派、学说,需要有更多的人学习本门学说,来确保学说的传承、延续;

同时,也需要官面上有本学派出身的人,为学说传承保驾护航;

至于年轻的精英知识分子,则需要寻找一块能更轻易敲开‘官场’之门的敲门砖。

同时,也需要通过学说这个媒介,来作为‘报团取暖’的人脉网络。

双方一拍即合。

唯一欠缺的,就是某一学派相较于其他学说,是否在‘将弟子培养为官员’这一层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这时,刘荣出手,补全了这个短板。

——哪个学派更听话,哪个学派出身的士子,就更容易被录用为官员!

至此,逻辑闭环彻底形成。

学派要想更受欢迎,就得培养出更多的官员;

而科举的存在,又使得学派为了培养更多的官员,就需要更听刘荣的话。

学派听话了,培养官员的比例、能力增加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自然就变大了;

其他学派一看——这还得了?

于世赶忙跟进。

如此几年,现存于世的诸子百家各学,就都会陷入‘谁跟听天子的话,谁的国家立场更坚定’的竞争当中。

刘荣无心罢黜百家,独尊某术,所以对于那些会来事儿的学说,刘荣都会给与相应的照顾。

如此,诸子百家得以保存,思想家也得以统一,各学各派也都有了官方背书,传承、延续不成问题。

甚至于,这些学说、学派的传承,将和汉家的国祚绑定在一起!

毕竟谁知道若汉家灭亡,下一个朝代还会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各家学说传承无忧……

到这里,刘荣的想法也就很明显了。

——暂时的思想混乱,是有。

但科举,恰恰是刘荣为了统一思想,而下的一手妙棋。

通过科举的大棒,来引导各家学说更贴合现实、更贴合国家利益,就是刘荣真正想要达成的目的。

相较于这个宏大的政治目标,通过考举为国家选拔人才、充实官僚群体,就多杀显得有些顺手而为之嫌了。

先前,刘荣放出科举的消息,考虑到兹事体大,自然不易透露太多。

正所谓:事以密成。

若是刘荣一开始,就把自己所有的目标都摆上台面,那且不说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