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隆中,但诸葛亮却胸有韬略。他对自己的学识和才干颇为自负,经常自比于春秋名相管仲和战国名将乐毅。
公元207年,四十七岁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得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出山,得隆中对。
史学家称隆中对为“未出隆中,已定三分!”
出山后,诸葛亮与刘备相见恨晚,常常乘同车、吃同食、住同屋、倚同榻。待在一起畅谈天下大势
让关、张两人很是嫉妒。
二十七岁就有这么雄伟的战略构想和执行能力,他到底是不是天才。
关键是诸葛亮会进化,本来只是当萧何,没想到后来连张良和韩信的事情也做了。
诸葛亮生对了时候,乱世之下建功立业:诸葛亮又没生对时候,乱世还没到该结束的时候。
老刘家最擅长的一句话:“计将安出?”
计将安出?为之奈何
诸葛亮小的时候和叔父住在琅琊,就是那时候的徐州。
曹操带兵要屠灭徐州城时,唯一带了几千人前来救援徐州的只有刘备。
可能在那时候,还是小孩的诸葛亮站在叔父身后就已经见到了那个浓眉大眼仁厚忠义的刘皇叔。
大秦,
嬴政听得奇怪,
自古以来,占据中原之地的诸侯都对天下四周的诸侯有天然性的优势。
因为北方中原土地肥沃,水草丰茂。
粮食与战马数不胜数。
而南方之地
不说寸草不生也是荒无人烟了。
但这诸葛亮的对策明显是占南据北。
难道
南方之地的民生已经能抗衡中原北地了吗?
嬴政轮指点着桌面。
看来,南越之地还要开发一下啊。
大汉,
刘邦看着天幕上诸葛亮,恍惚间他以为是张良跑进去了!
“别说,你还真别说。”
吕雉奇怪的看着在那说废话的刘邦。
“这么长时间了,乃公居然没注意到这小子到现在连块地盘都没有啊!”
吕雉也是一愣。
是啊,没有地盘你争什么天下啊?
刘邦吕雉二人对视一瞬,又都撇开头。
“不过重走汉中之路吗?”
仰躺在软榻上,双腿伸直,双手环胸,刘邦喃喃念道着:
“汉中益州占据天险之利,但好进不好出啊。”
“荆州紧贴益州,水路通畅,但是个北方上中原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