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升。”
司马懿捻起一块蜜枣,笑道:
“丞相年过半百。”
“食少而事烦,岂能久乎?”
天幕上,
五丈原映照在残阳中。
须发灰白,脸色晦暗的诸葛亮坐在乘舆上。
望着底下操练的将士。
诸葛亮吃力的抬头看向那面高悬红色的旌旗。
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正在操练的将士们也纷纷停了下来。
“丞相!保重啊!”
“丞相!保重啊!”
“丞相保重啊!”
在将士们此起彼伏的声音中。
隐约间,他看到了过去。
看到了隆中内相谈甚欢的二人。
看到了益州内意气风发的众人。
看到了永安内临终托孤的先帝。
“亮再不能临阵讨贼。”
泪水划过脸颊。
烈烈秋风从荒凉的五丈原上掠过,旌旗摇摆着。
克复中原近在眼前。
“悠悠苍天”
“何薄于我”
公元234年八月二十八日,一个天地萧瑟、秋风呜咽的日子。
“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向西南投于亮营。”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终年五十四岁。
纵观刘备死后的这十一年,诸葛亮为了蜀汉,殚精竭虑,尽忠职守。
一次南征,五次北伐,内修政理,外御强敌,对得起先主刘备、后主刘禅。
他走完了自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生。
即使往事已过千年。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依旧激荡着每个国人的灵魂。
丞相和昭烈帝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人能被后人称赞纪念并不是因为其中某一人的缘故,而是两人超越君臣的感情。
若不是诸葛亮为刘备进行战略规划,刘备后半生大概率也只会像前半生一样颠沛流离。
若不是刘备对诸葛亮的的信任诸葛亮也没有后半生鞠躬尽瘁的机会。
就如刘备所说,他得孔明如鱼得水,就如司马徽所说孔明是得其主。这一君臣美谈也算蜀汉烂漫的一处体现吧。
明知天下大势不在汉,明知北伐成功的概率很低很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愧于后主,无愧于先主托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不仅是三国,他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前列的人物,就如中国社科院关于中国通史中所言:
诸葛亮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