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区别就在于刘义隆搞文治是一把好手。
拓跋焘搞武功是一把好手。
人家从十二岁开始就指挥千军万马沙场鏖战,击柔然、打西秦、吞北燕、灭胡夏、并西凉,指谁打谁,打谁赢谁。
但刘义隆就是想试试他跟拓跋焘谁拳头大。
公元430年,趁北魏刚与北方柔然交战、黄河以南屯兵减少之机,宋文帝发动了第一次北伐。
后果就是“彦之之北伐也,甲兵资实甚盛;及败还,委弃荡尽,府藏、武库为之空虚”。
事实告诉他,不行得养养。
公元450年七月,宋文帝发起北伐投票,朝堂文武“争献策”,全部同意。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摇头叹息。
“才三十几年,就跟西晋一般,一片亡国之象。”
一旁的刘启摸着脑袋,看看天幕又看看刘恒。
“不是父皇,伱从哪看出来的?”
刘恒想了想,点着桌子开口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个你明白吧?”
刘启点点头。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懂吧?”
刘启点点头。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明白了吧?”
刘启硬着头皮摇摇头。
阿父,你这种因为一加一得等于二所以就能上天入地的论述过程,我属实听不懂。
刘恒叹口气,看了一眼窦漪房。
窦漪房也同样叹口气。
“你阿父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刘启木着脸。
哪明白啊!
“北伐先前已经大败,这次更要好好行庙算之事。其中定有不同意北伐之人,这都正常。”
“但不正常的是,这宋帝只是提出想法,满朝文武就全部同意且争先上策,明显尽是些阿谀奉承,邀宠迎合之辈。”
窦漪房盯着若有所思的刘启,认真道:
“启儿,你要记住。”
“当满朝大臣时刻对皇帝察言观色,然后想方设法迎合皇帝、投其所好的时候。”
“可以说,这个皇帝、这个国家,就已经走向日薄西山之路了。”
宋文帝随即任命宁朔将军王玄谟为统兵主帅,先围攻滑台。
由于王玄谟是个无能之辈,又刚愎自用,不用取其他将领的正确意见,多次错过了破敌良机,数月未能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