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唐德宗厉行节约,但皇室和朝廷的财政仍然捉襟见肘。
大唐代宗时期
李豫深深的叹了口气。
天宝十三年,大唐有户口九百余万,人口五千二百八十余万。
而广德二年,户部呈奏的结果是天下总户数仅余二百九十余万,总人口只剩下一千六百九十余万。
大唐极盛之时,人口有五千两百多万,如今只剩下三分之一!
而且这些剩下的人口,所能提供的税赋也是今非昔比了!
大唐财政采取的是“租庸调制”。
地方州县根据本地的田册征收田租,按户籍征发劳役与兵役。
但经过安史之乱,整个大唐的田册、户籍全乱!
因为战乱,一大批人流离失所。
因为朝廷征税,又有一大批人逃离原籍!
大批流民散落在各地成了没法征收租税和劳役的“客户”,河朔藩镇连赋税也不上缴中央。
朝廷能征税的户籍数量更是少得可怜
这还不算维持数量庞大的中央军
李豫不想不觉得,一想就不由得捂着胸口。
“嘶!”
手臂牵动伤口,疼得他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情况下,谁能让大唐重新富起来,谁就是大唐的救命恩稻草!
赋税沉重,财政空虚。
唐德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任用了崔佑甫和杨炎为相,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废按人丁征税的租调制为“两税法”。
两税法是将原有的一切杂七杂八的税项改为田税和户税两种。
当农民收获之时便派税吏下乡,不管是本地土户还是因战乱迁移到当地的客户,一律按照田亩和户口统一征收。
以“户无土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指导理念,不论是土著户还是外来的客居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
征税不再以人丁为主,而以土地财产为主。
具体内容为六项。
一,由朝堂制定总税额后,再分派到各地方征税。
二,征税的对象不分内外亲疏,依据自身财力制定税率。
三,设定夏秋两季时限征税、完税。
四,取消先前的租庸调制和一切杂税。
五,田亩税以新皇登基的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作为参考平均数征收。
六,商人以居住地征税标准,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敲了敲案桌琢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