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也是皇帝拉拢官吏的手段。这些请安的奏疏,相当于是越过内阁,直接让皇帝和大臣进行私人交流。交流的多了,自然就会有私人感情。在人治社会,私人感情能影响的东西就多了。别觉得这些奏疏会很无聊,恰恰相反,此类奏疏往往都比较有趣。毕竟这是讨好皇帝的,写的枯燥乏味怎么能行。所以,那些大员往往会写一些当地发生的趣事。当然,也有不会讨好皇帝的,写的枯燥乏味。陛下您身体好吗您吃的好吗您睡的还好吗。干巴巴的几句话问完,就没了。对待这些奏疏必须要认真,甚至比处理政务的奏疏还要认真。不过不同的皇帝,自然有不同的风格。朱元璋比较实在,但语气往往比较犀利,多有警示之言。朱标比较宽仁,多关心手下的身体和家庭情况,但话语比较中规中矩。朱雄英就不一样了,说话有点二。什么陛下很好,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倒是本太子最近被什么事儿给气得不行。要是奏疏里没给他问安,恰好又是他批复的,他就会写:你只问候太上皇和皇上,没有问候本太子,不是个忠臣呐。如果属下奏疏里有提到他,比如说什么太子受万民爱戴,他就回复:算他们有眼光,能发现本太子的贤明之处。要是属下说的是一件比较气人的事儿,他就回复:我要是在那里,就一脚踹死他们。诸如此类的话语,简直不要太多。一开始朱标还觉得有失君主的尊严,说话应该保持威严。朱雄英就反驳道:“不就是和封疆大吏培养私人感情的吗,越随意反而越显得亲近。”“至于威严,谁不听话就把谁砍了,敬畏之心不就有了吗。”让朱标无言以对。朱雄英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想法到底对不对,私下找陈景恪问了问。陈景恪倒是很支持。皇帝的威严不在于奏疏上的文字,在于手中的权力。只要大权在握,别的都好说。得到好兄弟的支持,他就放下心来,在这条路上愈走愈远。很快他就批到一份从淡马锡递过来的奏疏,正是新任淡马锡总督傅安写的。详细的汇报了那边的具体情况。淡马锡是南洋计划的核心,朱雄英自然非常关心,抽出来逐字逐句的阅读。傅安到达之后,淡马锡已经恢复正常,至少表面上如此。许柴佬戴罪立功,利用剩下的一万余人,勉强让商业街以及各种机构运转起来。为路过的商船提供各种服务。大屠杀的事情传开,正常来说会严重影响到商船的停靠,至少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人气。然而大明的政策就是,想要通过麻六甲海峡,就必须去淡马锡拿通关文书。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巨额海贸利润的驱使下,海商们只能硬着头皮去淡马锡报关。一开始他们还战战兢兢,生怕被弄死。等到了岛上才发现,情况和他们
第356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