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将来再一点点改革。解决了一件大事,朱标心情好了许多,半开玩笑的道:“国库里堆满了金银,只靠扶持作坊花不了多少,景恪可还有什么好主意”朱雄英迫不及待的插话道:“开展大项目吧,大运河改道,各地基建都搞起来。”还是那句话,他早就对慢腾腾的变革进程感到不满了。时刻想加快进度。朱标却摇头道:“欲速则不达,无序的开展项目,会让良策变成害民之策。”朱雄英很是失望,又是这一套说辞,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但没办法,皇帝是他爹,他只能听着。哪知道,陈景恪摸了摸下巴,说道:“太子的话也有一定道理。”朱雄英没想到竟然支持自己,惊喜的道:“伱小子终于想通了。”朱标也投以询问的目光。陈景恪点点头,说道:“以前我们严格把关,一是为了杜绝有人借机贪腐。”“二是大家还都不熟悉五年计划,怕他们为了政绩乱作为。”“经过这么久的学习,大家至少知道了什么叫五年计划,也知道了朝廷想要做什么。”“是时候稍稍放宽一些审核标准,多批一些项目下去了。”“民间每多修一条路,多建一条渠,都是朝廷的固定资产。”“百姓靠着给项目做工,可以额外赚取一笔钱。”“有了钱就会去消费,带动商业的繁荣,刺激生产……”“如此,作坊生产出来的商品,才能卖的出去。”“作坊主才有动力去搞扩张……我们扶持制造业的计划才能落到实处。”“这就是一个循环,我称之为大内循环。”“如果再将外贸算进去,就是内外双循环。”对于这个内外双循环的概念,朱标和朱雄英都非常的感兴趣。一旦建成,大明的经济将实现真正的腾飞啊。看来,是时候放宽项目审核了。以前不愿意大动干戈还有个原因,怕耽搁了粮食生产。现在有了南洋粮仓,这方面的隐患解决了,完全可以抽调一些民力去做别建设。朱雄英自然是一万个支持,他对目前缓慢的变革,是极为不满的。但朱标却稳如泰山,做事往往谋而后动,从小处着手一点一点去改变。尽管心里已经同意此策,可还是问道:“贪腐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么一大笔钱发下去,不知道有多少能落到实处。”陈景恪说道:“陛下的担忧很正常,说句丧气的话,发下去一贯钱,能有五百文用到实处就已经不错了。”“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有这五百文落到实处,就足以让百姓的日子好过许多。”“经年累月下来,国家就会变得大不一样。”一旁的朱元璋听的直皱眉,终于忍不住说道:“怕什么,敢贪这个钱咱诛了他九族。”“将锦衣卫全都撒出去,监视所有项目的执行。”“过完年咱就和你娘微服私访,帮你盯着地方。”“咱倒要看看,是咱的刀利
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