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417章 再补一块短板(2 / 6)

反抗就成了必然。

可以说,有明一朝一直在和土民进行拉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完成了改土归流。

华夏文明真正实现了,对那些国土的实际统治。

就以云南为例,正是经过大明两百多年的开发,有了沐英等先贤的牺牲,才有了后来的彩云之南。

在这一点上,带清真的享受到了太多大明留下的遗泽。

陈景恪穿越后,大明扩张的步伐更是直接拉满。

打仗多,立军功的机会就多。

自重启军功爵制以来,每年都能涌现一大批有为将士,完成身份的阶级跨越。

朝廷的勋、爵位和批发一样的往外发放。

七八年时间,就有了五等爵五百余人,九等勋八万八千余人。

不过,勋虽然多,大多数却都是最低级的七**等。

只要斩首就能给,所以比较容易获得,这才造就了堪称海量的勋集体。

实际七**等勋更多的就是荣誉,没有实质性特权。

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见官不拜,退役之后可以去地方担任捕快、游檄、缉盗一类的吏员。

再往上就断崖式减少了。

比如六等勋大夫一级,作为中等勋的守门员,就只有区区三千多人。

最高级的柱国,目前就只有九个人获得。

所以,大明的勋虽然多,却并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反,这些获得勋位的人,对国家的归属感更强。

他们去了基层,就是国家最好的基层官吏。

能大大的削弱宗族、士绅对地方的影响,帮助朝廷更好的统治地方。

这就是陈景恪设计的整套制度精髓所在。

不过以上数字,只是总数,并不是现存的人数。

除去因为种种事情被废除勋爵头衔的,现在爵还有四百多人,勋六万四千余人。

而且,这些勋爵基本都是不加开国字号,要代降继承。

最多两三代人,就变成荣誉勋爵了。

所谓荣誉勋爵,就是轻车都尉、公士之类的。

是最低等的勋爵,除了见官不拜等基本权利,就在没有别的特权。

真正加了开国字样的勋贵,总共不到六十个,就这还要算上建国时的三十多个功勋。

而现在,朱元璋又要对这个数字进行一次精简。

这四百多人的名单里,涉及侯爵十三人,其中开国侯四人,代降侯九人。

伯爵二十八人,开国伯七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