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官吏、勋贵学院的事情就此敲定。
关于培训内容,忠君爱国的思想是必然的。
陈景恪则进一步提出了为国为民的思想
“如果朝廷对‘官’的定义,仅仅是为朝廷牧民的牧羊人,那么贪腐之风必然盛行。”
为天子牧民,放牧的牧。
汉朝的‘州牧’一职,就是因此而来。
这个词本身就对百姓充满了歧视。
在这个语境下,当官仅仅只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是为天子打工的打工人而已。
我贪的是天子的钱,草菅的是天子的‘羊’的命。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贪腐就是天经地义的。
反腐只是天子个人的事情,大家都是打工人,何必互相伤害呢?
隋唐以前,世家力量强大,虽然是家天下,但大家效忠的其实是这套制度。
天子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天子。
所以就有了孟子的那句君若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从皇帝到官僚,都会去维护这套制度。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
实际上,大家都在做损公肥私的事情,掘‘公’家的根基,肥了自己的小家。
世家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也没必要把世家想象的多好。
宋朝以后世家政治结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皇权真正的实现了至高无上。
大家效忠的对象,也从‘天子’变成了具体的一家一姓。
宋朝就效忠赵家,明朝就效忠朱家,满清就效忠爱新觉罗家。
到了这个时候,效忠皇权和这套制度已经不够了,更要效忠皇帝本人。
因为很多时候,皇帝的利益和皇权也是相冲突的。
是不是很奇怪?
其实并不奇怪,皇权要求皇帝加强集权,治理好国家。
但有些皇帝个人却耽于享乐,不思进取,最后把国家弄的一团糟。
两者的利益是不是就冲突了?
面对这种局面,做臣子的是效忠皇权,还是效忠皇帝本人?
皇帝自然人为,效忠我个人才是真正的忠诚。
于是就有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当官的都是这种思想,指望他们不贪太难了。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为民请命的清官好官,可他们只是少数。
而且必须要承认的是,很多人铁腕反腐也不是为民,而是出于忠君思想。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