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165章 大一统的功臣,三老制(2 / 3)

这样的情况,让萧何都是为之一愣,表情古怪。

三老制和学政,能有什么太大的联系?

即便是在基层当过吏员,萧何也无法瞬间琢磨出其中的道理。

“成见太深了。”

柳白叹了一口气,扬了扬那一封张苍呈上来的奏疏:“小学的设立,遭遇到的阻力,正是这些乡老。”

“可他们阻碍小学,却并非是钱财之类的问题,而是.....民强则国弱。”

说到这里,柳白当真是有些埋怨商鞅和始皇陛下了。

前者,提出了弱民之论,是绝对适应于昔年天下争霸的情况的,也没有任何问题。可....推行的太好,在天下都深入人心了。

后者,始皇陛下将大一统做的太好,这些乡老,无论之前是哪个国家,如今都拥护秦国,生怕再出现大乱。

小学的设立,代表着平民能够接触知识,这些乡老认为,如果百姓们知晓了知识,就会不甘劳作,整日高谈阔论,甚至是幻想着进入庙堂,这对于国家来说,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故而,即便是在县中开始设立小学,乡老们为了大秦,同时也带着点私心,开始‘筛选’学生。

平民的学生不准进,官吏的儿子可以进,富商的儿子选择进。

就这样的情况,是与柳白‘盛民’的政策方针背道而驰的。

“如今乡老们抵制小学,即便是大秦书院的态度强硬,当地的官员有远见,开设了小学,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难以进入其中学习。”

“更有甚者,小学都办不起来,反倒是这些乡老威逼着当地官员,将这些钱拟作开设私塾。”

“官吏上报,到了张苍这个典乐这里,这才有了这一封奏疏。”

柳白当真是感觉到了一种无奈的感觉。

这些乡老,是走过战争年代的人,看到过天下大乱之后的模样。

他们的出发点没有错,当读书的人多了,就如同后世的人会穿上长衫,不愿意脱掉,最为辛苦的劳作,他们可能会觉得配不上。

但....以柳白跨越千年的眼光来看,正是因为这些人不愿意做辛苦的劳作,也不愿意其他人太辛苦,才会有了无数的工具、科技产生,这才是真切改善百姓生活的方法。

可.....这怎么说?

这些乡老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作的事情也是符合普遍认知的,他们这样一阻碍,就头疼无比。

偏生....乡老在提防的话语权很大,甚至很多事情,官员都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