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45章斯德哥尔摩综合症(2 / 4)

食物与水。这就是‘施暴的人会给人质施以小恩小惠’。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时段,都是专下的‘人质’实在被逼到了‘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如果能够保证小恩小惠。臣民们都是甘愿做奴隶,他是不会反抗国家‘绑匪’的。”

“国家是绑匪,臣民是人质?”陆皓儿摩挲着下巴,“这理论新鲜。”

现在这个理论呢还没有出来,所以顾雅螺只能从历史角度解释下去,“这么说吧!二姐学习历史应该知道满清入关时,有著名的‘雉法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有多少前朝的遗老、遗少敢于挺身试法,甘愿保住中原的束发习惯,而不愿沦落为‘披发左衽’的番夷臣民。然而,200多年过去,时间过渡到近代的辛亥年,命的号角吹响,剃发成为拥护命的一个身体标识。这时,我们看到的是一批批已经身患重症的遗老遗少,他们留恋这根表示身份的辫子,为取消他的身份资格而感到痛心。

在**独裁的社会体制下,当权者作为绑匪的身份出现,而被侵略与奴役的臣民则以人质的角色来希图适应这个新‘绑匪’劫持与威胁‘人质’的方法。我们不得不说,这首先是心理上、精神上的依赖,是向绑匪靠拢的愿意被驯养状态。”

顾雅螺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个人是国家的摹本,个人的心理变化会呈现出国家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个人的精神状态将组合成国家与社会的集体状态。**独裁下,国家与臣民形成了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习惯形式,不论这种形式是暴力的还是教化的,是怀柔的还是高压的,总之,习惯已经建立起来,社会秩序会进入平衡状态。”

“然而,大清被推翻,臣民与专统治者关系上打破了平衡,那么臣民就实际上解放了,翻身做主人了,可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的统治模式的社会平衡也同样被打破、被破坏,那么被解放的顺民,也呈现出两种十分明确的行为趋向:或者寻求重新做顺民的机会,这就是那些前朝遗老们的普遍心态;或者寻求让别人做顺民的可能,这正是陈胜、刘邦、黄巢以及朱元璋等农民起义领袖的典型症状。”

陆皓儿消化了老半天才道,“照着你们的理论,**社会里的老百姓只有两种选择,即生与死的选择:要么反抗,结果是被国家‘绑匪’一枪毙了;要么适应被统治,满足被挟持,由国家‘绑匪’培养成顺民。这就是‘无路可逃’的境地,别无选择的余地。”

又道,“就如九龙寨城的里面的人一样,基本需求就是一个底线,有吃有喝,生命得以延续,面临暴力的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