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革命军的速败很快就惊动了全国,即便隔着长江也无法抵挡半个小时,在湖北革命军的映衬下,东北军的战斗力被进一步展现出来。
当然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和湖北革命军的实际指挥人黎元洪在最后时刻的倒戈,以及革命军内战的消极因素也是这场速败的主因,这毕竟不是革命军和清军之间的战斗,东北军是雄赳赳的冲过来保卫胜利果实,而湖北革命军的众多官兵也没有必要死拼下去。
两天后,在同乡刘赓云等人的劝说下,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张伯祥宣布接受光复革命思想,退出同盟会,转而加入光复会,随着黄兴等同盟会骨干的提前逃走,湖北革命政斧也被帝国临时内阁政斧接管,承认中华帝国临时政斧的中央统治权。
这样的消息传出后,此前看似在南方的平衡忽然间被打破,其余各省新军纷纷宣布接受中华革命军整编,各省革命政斧也承认了中央政斧的统治权,同盟会和各省地方势力的那种暧昧关系迅速被撕裂。
至9月15曰,清政斧组建的二十镇和十六个混成协新军中,除赵尔巽、赵尔丰控制的第十七镇、第十九镇、第三十三混成协、贵州混成协和同盟会控制两广第二十五镇、第二十六镇、广东混成协、广西混成协,以及其他地方特殊势力控制的第三十九混成协、甘肃混成协、疆省混成协、伊犁混成协外,其余都陆续接受整编,划归中华革命军阵营。
大量的新军加入到中华革命军的阵营中,只能说明宋彪称帝在即,已经没有多少部队愿意为此而反抗,而临时内阁政斧真正可以管辖的省只有东三省、直隶、晋、鲁、豫、江、浙、徽、赣、湘、鄂、闽,天高皇帝远的云贵、两广、四川和甘、宁、疆省,宋彪的唯一办法就是继续进攻,直到全部统一为止。
对宋彪更为有利的一点是同盟和残余的地方势力对新军、革命军、自治军的控制也并不高,这些部队之所以继续幻想自治,无非就因为距离过于遥远,并不觉得东北军能一路攻打过去。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同盟会的另外一位重要成员宋教仁通过年轻时代的好友吴禄贞的介绍,正式组团前往通州拜访宋彪。
通过第五骑兵旅的旅长吴禄贞的书信转交,宋教仁给宋彪写了一封信,愿意承认君主立宪制,并且全力支持,条件是宋彪务必要推行责任内阁制。
看完这封信后,宋彪同意了和宋教仁的见面安排。
宋彪将见面的时间安排在下午4点,因为宋教仁的火车大约是下午2点抵达,宋彪让蔡元培负责接待,先在临时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