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14章 对决奥匈(3 / 6)

核武皇帝 崔走召 5221 字 2021-06-18

奥匈帝国此时仍然能保持在两百万的陆军兵力,特别是接近90个团的炮兵部队规模很惊人,以至于宋彪不得不将中央军部最为精锐的五个炮兵旅都带过来。

在1916年的上半年,帝国各炮兵旅就已经完成向师一级的扩编,此时抽调到伊朗的就是五个炮兵师,但也仅相当于20个炮兵团,所以,新编炮兵团也要抽调二十个左右抵达战场,这几乎是将国内所有的新编炮兵团都抽调过来了。

帝国中央国防军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完全不同于欧洲古典军事编制的地方是灵活,战争状态的一个师通常接近3万人,炮兵师根据不同的情况,最高可以配备四百多门火炮。

所以,在1917年10月之前,宋彪有把握将中东远征军的火炮力量扩大到超过奥匈帝国1.5倍的程度,并且在机动作战中持续保持三倍于对手炮兵压力。

宋彪之所以要做这样的规划,原因恰恰在于奥匈帝国的陆军战斗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超,因为帝国内部存在着二十多个民族,并且各民族都不占据绝对优势,使得部队内部的军官、士官、士兵之间的语言各不相同,民族也不相同,在管理和协调上极为艰难,民族主义情绪也让很多部队的士兵一战即溃。

特别是奥匈帝国的帝国国防军,情况糟糕透顶,只有意大利的军队可以和他们相提并论,但比意军厉害的地方是奥匈帝国的地方防卫军,这些防卫军几乎都是单一民族和地区的部队组成,他们反而拥有较高的作战力,最离谱的时候有四个团在山地地区抵抗了意军150个步兵团的进攻。

可不管是奥匈帝国,还是意大利王国,陆军编制的混乱不堪和对国家的向心力差都是作战力低下的一个主要诱因。

如果不想和奥匈帝国长期消耗下去,宋彪意识到中央陆军就必须发挥快速机动的作战特点,大胆的进攻,快速穿插和快速的调集精锐不断围歼对手。

当然在此之前,他还必须解决拦路虎奥斯曼帝国。

这也不是一个多么值得恐惧的对手,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基本比以前的清王朝好不了多少,只要帝国中央陆军真正发力,奥斯曼陆军是根本挡不住的。

随着帝国远征军在伊朗的驻军逐步扩大,奥斯曼帝国也意识到背腹受敌的威胁,将大军抽掉到两国边境地区驻防,并且在阿马拉和巴士拉两个地区驻扎重兵。

这样的军事部署显然是不对的,而且是大错特错,虽然这个部署是德[***]事顾问替奥斯曼帝国做的决定。

如果是宋彪,他宁可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