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军舰,如果这一级军舰在建造两艘的测验很成功,帝国还将会继续建造两艘。
届时,帝国将拥有四艘震旦级、两艘青州级和四艘豫州级战列舰,总吨位27万英吨,将两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拆解之后正好达到华盛顿条约的上限。
现在各国海军的主要竞争方向是巡洋舰,帝国的财政情况比较好,竞争态势相对厉害一点,帝国的一万英吨级的巡洋舰基本是采用袖珍战巡的标准,甚至是袖珍战列舰的标准来建造,只是将主炮口径保持在10英寸的限制。
前者在帝国内部称之为重巡洋舰,后者则称之为装甲巡洋舰,实际上就是袖珍无畏舰,而且帝国在设计上是有保留的,只要条约作废,帝国海军会立刻将大部分的重巡、装甲巡洋舰的主炮口径提升到12英寸。
当初英国和曰本死活不肯同意限制巡洋舰的数量、总吨位,实际上就仗着海军开支保持优势,现在多少还是有点尴尬的,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用的是最多的。
法国海军则是真的没有钱。
法国甚至连16英寸的海军主炮都没有研制,原因就是没有钱,特别是1923年强占鲁尔工业区时导致经济再次重挫,帝国就不一样了。
如果不计算殖民地,帝国的经济规模是法国的四倍,财政情况要好很多。当然不是说此时的帝国就真比法国强很多,法国本土目前的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6%,农业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城市化率达到49%。
法国因为大革命期间的土地平均政策,它的城市化率在英法德美四国中相对是最慢的,即便如此还是达到了49%,而帝国的城镇化率则在31%左右,仅相当于法国1870年的水平。
确实也没有办法,帝国人口太多,疆域太辽阔,在欧阳赓内阁的土地限量政策更是如法国大革命一般减缓了帝国的城镇化进程。
帝国目前希望是在1930年达到40%的城镇率,现阶段来看难度并不是很大,除非世界经济出现全面的大规模危机。
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帝国的城镇化在学俄国和法国,这个事情首先要从东北时期说起,当时东北的城镇化进行和城镇建设规划就大量的抄袭俄法,当时和俄法的关系也最好嘛,随着帝国从东北崛起占领全国,这种风潮就随之蔓延到了全国。
各地官员去东北参观之后,回来都按照东北的框架设计城市规划,很多城市在老城区开发艰难的情况下就直接征地开发新区,照抄巴黎那种广场城市的框架。
历史是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