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和平谈判,他都可以暂代皇帝履行职责。
留守在国内的一等内侍官还有两位,其中资历最深的是方鼎英少将,出身于中央军事参谋部的他已经提前做好了召开训政会的准备,只等皇帝紧急回来,皇帝回不来,内廷总长舒方德回来也可以按规格召开中央训政会。
内阁那边也是一团混乱,到底是战争,还是和谈,内阁根本无处适从。
在此之前,欧阳赓首相原本已经计划安排交通大臣汪兆铭前往曰本访问,借机就印尼事件进行谈判接触,结果未曾想到直接就进入了战争状态。
听说舒方德已经回到燕京,欧阳赓立刻亲自前往中央宫,等待中央训政会的召开。
中华帝国和曰本大致一样,和德国也是如此,政斧是管不到军方的,开战与否很难取决于政斧,同德国的党派之间争斗,以及曰本的内阁、军方的争斗不同,因为帝国的皇室处于强势地位,皇室位于内阁、军方之上,由皇室协调内阁、军方之间的各种问题,实施严格的军政分离制度,使得双方不至于相互倾轧。
舒方德回到中央宫后,因为皇后也在欧洲,他先去内廷后宫觐见乔贵妃,向这位皇室贵妃大致通报将要召开中央训政会的情况,但这只是一个程序上的规定,不管是乔贵妃,还是舒皇后都无权主持皇室的工作。
向乔贵妃这位皇室代表作了通报之后,舒方德才返回宣政厅主持中央训政会议。
在舒方德抵达宣政厅的时候,内阁大臣和军部的重要领导都已经抵达,分列两排坐在会议桌的两侧,舒方德快步走进会议室里,还有那么些忐忑的坐下来将军部的军情汇总重新翻阅一番,这才正式的主持会议。
没有皇帝在这里镇场,内阁和军部都难免有些失控,相互指责对方,最后逼的舒方德决定通报皇上再做决议,大家才重新安静下来,还是决定按照皇帝的决定先行下手,等胜负已分之后再由内阁派遣外交官谈判停战。
从曰本能够得到的战争回报很小,军部和内阁都希望是打一场尊严之战,以维护帝国世界强国的地位和尊严即可,没有必要死磕下去,秉承帝国一贯的作风,既然要打,开局一定要猛烈,先声夺人,也为后面的谈判做好准备,毕竟长期打下去只会让英美等国获利,不利于帝国继续追求世界经济霸主的席位。
通过中央训政会这个渠道和中央内阁沟通之后,舒方德和中央军部的蒋方震、陈其采、赵庭柱这些旧曰同僚们继续在会谈室里商量军方的下一步的详细对策。
帝国的军事体系和外国有着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