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7 / 11)

核武皇帝 崔走召 9403 字 2021-06-18

定比以前厉害,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逐渐复苏,想要继续保持帝国的科技领先地位就必须要有更大规模的投入和政策引导。

教育、安全、经济、医疗……在各个方面,帝国其实都面临着一个新兴的大变革,如果提前做好这方面的改革,帝国就还能平稳的发展,如果不能提前做好这些工作,社会矛盾就会激化,国家发展也会遭遇障碍。

宋彪对此有他的一些看法,首先,他提倡建立一个“中等税收、中等收入、中等福利”的三个中等国家,继续推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化,促使帝国更多的偏向于工业国,而不是金融国,中国的人口太多,金融服务国并不能真正的解决大部分的就业问题,哪怕是英国也做不到。

所以,中国的目标还是要成为一个领先世界的工业强国,做一个“中等税收、中等收入、中等福利”的发达国家,而这种三个中等的政策也最有利于工业的发展,税收、收入、福利越高,对于工业发展的障碍也就越大,反之则容易使国家工业整体水平过于集中在低等工业和基础轻工业领域。

围绕着这个目标,帝国必须要有全国公屋计划和全国姓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国家福利的特征不是高,而是全,对所有人都要平等和全面,但又不过于太高,以免对政斧财政造成过于庞大的压力,反而拖累国家经济的长期竞争力,使得政斧能够长期保持在中等税收的国家经济环境之下。

从唐绍仪内阁时代开启的175项工业计划和1540教育计划,到今曰显然已经是非常不合适了,工业计划一定要调整,要制定一个新的十年长期工业发展纲领,通过市场政策,而不是政斧直接投资来扶持企业的发展。

随着全国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的发展,帝国现在更需要建立一批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和一大批更为严格、高效、优秀的职业院校。

特别是高科技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上,帝国应该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国家精英人才战略。

过去中国对海外公费、自费、社会资助留学都是追求量的增长,每年要求派遣一万人,现在则要追求万人读博士的新层次,继续通过公费、自费、社会资费的方式向海外每年推选数千名博士留学生,保持在海外的万名博士留学计划。

宋彪的设想就是启动一个“万海博”计划,不管是本国外派留学生,还是邀请外籍博士来华工作、创业,总体要保持每年一万名海外博士进入中国工作的幅度,本国博士教育也要进一步加强,读研读博的经费还是由国家出资一半、贷款一半,本科、高专教育需要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