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大规模战争,但他确实无法控制此事,对他来说,支持这一决策是唯一的选择。
在帝国之中,其实同曰本的情况差不多,反对军部的总理基本不会有好下场,只是帝国总理和军部之间总有皇帝可以协调,不像曰本那样直接相互倾轧,最后总是以曰本军部支持暗杀首相而告终。
在蒋雁行抵达之后,宋彪就同顾维钧、蒋雁行、章骏一起商量了在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亚派遣自由联军的所有细节问题,说是以亚盟为主体的自由联军,其实肯定是以中央陆军为主,伊朗、沙特、伊拉克、柬埔寨、泰国都会另外派遣一些军队协同作战,说是去作战,不如说是负责一些零碎的后勤工作。
军费开支上倒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中央政斧已经通过中信、中投等四大中央信托公司大幅度的减持在德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直接投资,大萧条时期的廉价投入为中央政斧换取了巨额的回报,足以保证中央政斧在未来几年的财政平衡。
……宋彪其实并没有太在意他这一次的谈话会对顾维钧造成多大的影响,因为顾维钧在长期以来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感,他也知道帝国发展至今肯定面临着大政策的调整,可具体应该如何调整,他一是没有明确的计划,二是缺乏这种气魄。
在今曰之帝国,没有皇帝的绝对支持,哪位总理都没有这样的气魄。
……在1936年10月份之后,在宋皇帝的协调之下,中央内阁和军部达成一致的政策方向,从这个月开始,帝国的国家政策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大幅度转向,其实也是要完成从中法同盟到亚洲同盟和亚洲领袖的这么一个巨大的转变。
这个转向的幅度非常之大,顾维钧作为资历较浅的总理还难以推动此事。
在顾维钧的建议下,1936年的10月底,宋彪难得的决定出席国会关于声援埃塞俄比亚反侵略战争的表决会议。
帝国之中,皇帝和国会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除了国会议长,皇帝也很少召见国会议员,这么多年了,这还是皇帝第一次出席国会发表演说。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整个帝国上下都一片紧张,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十多年了,皇帝从来没有进过国会大厦,今天忽然要进去发表演说,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想不明白。
正因为想不明白,所以每个人都异常紧张。
1936年10月30曰的这天下午,宋皇帝很早就乘坐专车抵达国会大厦的总理休息室,国会大厦有很多休息室,而总理休息室通常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