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子亲征者,无非两种不得不为的原由,其一者,国家危难,江山社稷悬于一线,天子征讨,乃为力挽狂澜,扶保社稷不失,其二者,乾坤即定,胜券在握,需天子亲往,激励将士士气,一战而定乾坤。非此二者情形,天子不可轻易出征,如今只是区区北元一个小部落兵围北平而已,既不算国家为难,亦难称乾坤即定,陛下出征,何以师名?”
众臣一齐伏地拜道:“臣等附议。”
朱允炆在一旁急道:“皇祖父年事已高,怎可为了区区跳梁小丑长途奔波?孙儿不肖,愿代皇祖父亲征,为祖父扫除北元,将他们再次赶回草原大漠。”
朱元璋目光闪动,慈爱的看着朱允炆,脸色不由变得愈发复杂莫名。
长长叹了口气,朱元璋颓然的坐回了椅子上,他的身体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刚才只是说说气话,如今他年迈多病,多曰来缠绵病榻,不得不靠汤药维生,怎么可能有体力和精力御驾亲征?
只有当自己真正拿不动刀剑时,才能深刻体会到英雄迟暮的悲凉。
殿内众臣见朱元璋没说话,不由纷纷抬头望向他,他们的眼神很坚决,很明确的诉说着一个信息,如果朱元璋坚持御驾亲征,他们将不惜以死劝谏。
良久,朱元璋自嘲般悲凉的笑道:“朕……果真还是老了啊。”
听着这话,众臣心里这才松了口气。
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一个小小的部落兵围北平或许有些反常,但毕竟只有几万人,如果惊动大明天子亲征,不大不小也成笑柄了,那时皇家威严何在?朝廷体面何在?
朱元璋抬眼看了看朱允炆,缓缓摇头道:“太孙身系江山社稷传承,不可领军犯险,诸爱卿,此事当如何处置?”
黄子澄道:“陛下,北平被围,实出我等意料之外,军报上只说了北元乞儿吉斯部落出兵,却并没说他们兵围北平的原因,北平府乃四皇子燕王的封地,燕王如今尚在京师,臣以为,陛下可召燕王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黄子澄这番稳重之言令众人皆点头赞同。
朱允炆想了想,道:“皇祖父,锦衣卫负责刺探,潜伏,肃敌等事宜,孙儿以为针对北平被围一事,不妨也将锦衣卫都指挥使李景隆,还有锦衣卫同知萧凡都召来,共同商讨此事。”
朱元璋瞧了他一眼,心知孙儿这是有意抬举萧凡在朝中的地位,区区一个同知本无资格参加这种重大的国事讨论,不过孙儿既然有抬举萧凡的意思,朱元璋倒也不便反对。
于是朱元璋点头道:“准,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