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被道衍摇晃得如同怒海中的扁舟,硕大的脑袋像球似的前后摆动。
朱棣痛苦的大叫道:“先生住手!造反!本王决定造反!快住手,本王头好晕……”
道衍听到满意的答案,终于停了手,恢复了一贯呆若病虎的模样。
“王爷,夫英雄者,胸藏宇宙,吞吐天地,胜不喜,败不悲,方为真英雄也。如今王爷麾下十余万甲士,坐拥幽燕雄关,虎视孱弱朝廷,正是大事可期之时,王爷怎可出此丧气之言?大谬也!”
朱棣诚挚道:“先生教训得是,本王知错了。”
道衍宽慰道:“萧凡固然会给王爷的大业造成麻烦,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人,影响不了大局,两军对垒,靠的是双方兵士的实力和将领的谋略,萧凡此人无论是朝争还是战场,取胜之道全仗着几分小聪明,或可得一时之利,然胜不可长久,而且如今的朝廷天子年幼懦弱,满朝文武皆是腐朽无能之辈,南兵人数虽众,却久享太平,暮气滋生,战力远不如久经百战的燕军将士,甚至连一员能力出众的将领都找不出来,不出意料的话,王爷将来举事,所面对的真正敌人只有萧凡一人而已,王爷拥兵十余万,麾下悍将如云,难道连一个玩小聪明的人都对付不了吗?”
经过道衍这番分析,朱棣顿时豁然开朗。
不过是跑了一个萧凡而已,何必如此灰心丧气?大业之期终究应该放眼全局,决胜战场,一城一地之失,实在不该如此在意。
“本王有先生襄助,实是上天注定本王必取朱允炆小儿而代之!”朱棣很快改了口,同样是宿命论,这回却是乐观积极了很多。
道衍微微一笑,他对朱棣左右摇摆的宿命论感到很满意。世人所谓宿命,实则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和催眠而已,熟读佛经的道衍对这个已经看得很透彻了。
“萧凡跑便跑了,这次算他命大,下次战场相遇,王爷万钧压顶,横扫千军,萧凡纵再有小聪明,难道算计得了王爷十万雄兵?王爷下一步该做的,便是加快速度囤积粮草,艹练军士,联合诸王,更重要的是,将朵颜三卫牢牢握在手里,以供王爷驱使,如此,大事可定矣!”
****************************************************出了偏殿,深夜的寒风令道衍情不自禁打了个哆嗦。
浩瀚夜空,无极无尽,神秘莫测,一如现在难辨的局势。
这条路能一直走下去吗?能走多远?他所追随的明主能否登上九五之位?他的毕生抱负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