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474章 初唐四杰骆宾王(1 / 7)

世人的目光有时候是带有选择性的。

对于骆宾王,人们更多记得他人生中的那些高光时刻,并把各种标签贴到他的身上。

比如唐朝愤青,比如最莽诗人,比如少年奇才。

却忽略了把时间的尺度拉长,去回顾他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骆宾王出生于唐高宗武德二年,在浙江义乌的乌伤城外骆家塘村。”

“骆姓是义乌古乌伤的望族,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

“小宾王儿时父亲在山东博县做县令,他和母亲留在老家跟着祖父生活。”

“祖父亲自教年幼的宾王读诗作赋,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几岁就能吟诵多首诗文,还能吟句联文。”

“在小宾王七岁那年,有一天,祖父的一位好友来访。”

“席间祖父谈起小孙子读书的灵动悟性,不由得有点小得意,客人听着礼貌地点头,心中并不相信。”

“饭后,祖父带着小宾王陪客人在自家的园子里散步。”

“当走到一方池塘边时,几只雪白的大鹅悠然地戏水。”

“客人看到这个场景,心中一动,就拉着小宾王的手,指着池塘的景色。”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四句诗一出口,客人惊得半天合不上下巴。”

“从这以后,这位客人走到哪儿,都绘声绘色地讲小宾王即兴作诗的神奇。”

“这首《咏鹅》一下子就在乡间流传开来,骆宾王也成了闻名遐迩的神童。”

“在小宾王十岁那一年,他跟着母亲来到父亲做官的地方。”

“父亲将它他送进博昌县学馆,接受正规教育。”

“同时广泛接触当地的文化名流,以提高学识和名气。”

“这几年小宾王在父母身边,一边苦读诗书,积累学识。”

“一边享受着严父慈母的平静生活,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可这样的日子很短暂,父亲因积劳成疾,在县令的任上撒手人寰。”

“这时骆宾王十七、八岁的样子,他就要担起家庭的重担了。”

“父亲只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小县令,职位低收入少,家中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

“父亲离世,全家就陷入了困顿之中。”

“幸亏父亲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大家伸出援手帮助他安葬了父亲。”

“转眼三年期满,为了生活和仕途,他决定参加科考,谋取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