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章 皇爷爷,孙儿愿意认罪!(3 / 4)

统天下,战事还在各地继续的时候,老朱便迫不急待的铺开了公办学堂。

他要让天下人人识字。

他要让大明子民个个知礼守法。

朝堂上,没有一个大臣支持老朱的做法。

无论是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等大臣,还是那些口口声声立志传播圣人道德文章的文人大儒,全部都反对老朱的这一政策。

对这个时代大明来说,将公办学堂普及到全国的乡村,多少有点不切实际。

可老朱就是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一意孤行,坚定不移的推行了。

历史上,这项政策,因为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在老朱死后,很快就被废除。

但至少现在,老朱还活着,全国性大规模的公办学堂还在继续办。

这是老朱的梦想。

一个帝王的梦想!

不过,老朱也很清楚其推广的难度。

也知道这项政策,大多流于表面,实际执行得并不好。

可没有办法。

光是给学生们发放书籍这一项,朝廷的财政就负担不起,老百姓也负担不起。

无他,书太贵了!

活字印刷虽然早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但实际使用中,大多仍以雕版印刷为主。

因为汉字是象形字,而非字母文字,排版太困难了。

雕版印刷的工匠,不需要认识字,照着雕刻就行。

活字印刷的工人,要拿出汉字进行排版,首先的第一要求,就是自己能认得字。

可不同于后世人人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个时代,读书识字仍是一项十分高级的技能。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能认识几千上万字的人,随便做点啥不能营生,不能好好过日子呢?

为什么还要做低贱的排版工匠呢?

因为印刷困难,在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书籍,仍然依靠手抄。

实际上,一直到数百年后的清朝,曹雪芹写出《红楼梦》,坊间竟相传阅,还有许多人去手抄红楼梦。

每抄一本,卖掉可得数十金。

因而有许多人靠手抄红楼梦谋生,以此养家糊口。

也给后世留下了各种不同的红楼梦手抄本!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印刷技术的不方便和落后,才有了手抄的赢利空间。

相比之下,只要用鹅毛笔在蜡纸上抄写一遍,就能轻轻用油墨滚筒印刷千份万份的油印机,简直不要太方便了。

有了油印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