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也捞不着休息,还得下地帮自家收庄稼。
曲绍扬这阵子也挺忙,自家都顾不上了。
多亏江春福和兴家等人很得力,不用曲绍扬操心,地里的活就全都安排好了,陆续收割了运回来。
粉坊和酒坊都建的差不多了,趁着机会,也开始大量的囤原料,土豆、地瓜、高粱啥的,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趁着天气好,粉坊那头抓紧时间把土豆、地瓜粉碎了,沉淀、晾晒粉坨子,留作冬天漏粉用。
忙忙活活的,中秋节就这么来到了。
往常年,都是曲绍扬提前安排人,去通化城里订上一些月饼,分给伙计们。
今年他本来还是想去订一些的,结果陈秀芸说,兴业媳妇的娘家,原本就是开点心铺子的,月饼、槽子糕啥的,都会做。
今年家里人手够用,不如就自家打点儿月饼算了,省钱,料也足,好吃。
曲绍扬自然没话可说,由着陈秀芸她们折腾去。
还别说,兴业媳妇桃花这手艺相当不错了,除去头两锅火候差点儿之外,后头出炉的都品相很好。
曲绍扬一看不错,索性就让陈秀芸领着人都做些。
过节了,给巡防队还有家里这些伙计们,都分一些,大家好好过个节。
就这样,陈秀芸领着家里的媳妇、丫头们,连着忙活好几天,烤出来几百斤月饼。
巡防队和家里伙计每个人分一斤,还有一些亲戚朋友家里,也都送去些,尝尝味道。第2/2页)
这些大多都是山东人,老家混不下去了,漂洋过海来闯关东,到了之后发现,不知道该去哪儿。
正好兴业带着巡检衙门的公文过去招揽人手。
一听说这边有地方安顿他们,想做工的可以做工,想开荒种地的可以借给米粮、工具,不少人就心动了,跟着兴业来了猫耳山。
眼下秋收刚刚开始,还不到开荒的季节,所以这些人只能先打短工。
于是曲绍扬跟那些人说了金厂和山场子要盖房的事,问他们乐意乐意过去干活,一天管三顿饭,还给开工钱。
能够翻山越海来关东的,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他们过来就是为了挣钱的,不挑具体干什么。
再者,他们过来的时候也听人说了,伐木、放排、淘金、挖参,都是关东山比较赚钱的生计。
如今有机会进木帮、金帮,那还不乐得?
一百多号人,很轻松就安排好了,暂时先由兴业管着,等过一阵子再说。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