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华夏记者这边瞬间炸锅了!
毕竟记者到现场报导类似于世界代数几何大会这种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也是要有邀请函或者组委会颁发的媒体通行证,否则根本进不去会场。所以理论上来说记者想要参会首先需要向组委会提交申请,然后接受大会专家组的审核。
申请材料中要有所代表媒体机构的介绍性,以及记者的采访目的跟个人信息。
大会的组委会要综合考虑媒体机构的类型,以及采访记者是否具备一定专业性,来判断其是否能够准确报导会议内容。这些对于学术界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媒体喜欢瞎说,可不止是在华夏,几乎全世界都是如此。
但学术的严谨性要求如果对会议内容进行报导,必须确保这些信息能被较为准确的传达给公众。
比如人家教授在台上报告的内容明明是针对黎曼猜想中对于零点分布的研究进展,如果媒体曝出去,XXX教授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宣称解决了黎曼猜想并做了六十分钟报告,获得世界主流数学家的交相称赞,这就会让这次大会显得颇为尴尬。
尤其是在人们已经习惯性依赖搜寻引擎,甚至人工智慧都已经开始依赖于搜索网络资讯内容的年代。
这些不负责任的报导如果标题足够惊悚,说不定没几天全网都是关于黎曼猜想已经被人类攻克的新闻。作报告的数学家,也可能一脸懵逼的接到许多外行的祝贺..
想想都知道这会有多尴尬。
这次突然的调整,也让许多之前没打算去现场的华夏媒体记者著急起来。尤其是张诺可。
作为华夏新闻社在巴黎的常驻记者,他之前其实已经接到了报导这次会议的任务。
不过鉴于一些原因,张诺可是真的厌倦了,去搞这种烘托某个华夏出了数学天才的新闻。
而且他经常报导关于科学方面的新闻,比一般记者更清楚学术圈的运转规则。
虽然对于一个十六岁少年来说,能在世界级的数学会议上,能够受邀做三十分钟分会场报告的确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恰好因为乔喻跟田言真、袁正心两位大佬之间的良好关系,张诺可认为这次报告其实没什么可报导的。
原因很简单,有田言真跟袁正心在其中操作,在代数几何这个领域分会场接到组委会的邀请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学术资源这个词可从来不止是研究资金这么简单,还贯穿到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导师的人脉关系,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参加一些大型学术会议,能否获得某个奖项,某否拉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