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喻大大方方的点了点头。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
虽然两边是竞争对手但既然他想做这件事,不如直接跟张教授说。
“这样,干脆约他来一起吃顿饭吧,不过他要是没时间的话,就下次。”
说完,张左琳爽快的从兜里拿出了手机。
……
距离燕北大学大概三十多公里外的华夏科学院怀柔化学研究所,“温响型智能记忆凝胶”课题组正在召开阶段性会议。
这个世界最奇妙的地方除了充满各种巧合之外,更在于很多物理规律,也在生活中见效。
比如微观层面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可以用来形容个体的思维模式。总有人看着挺正常的,突然因为某件事炸了……
同样力的相互作用,也能用来形容两个课题组之间的竞争。
当刘浩带领的课题组感觉到对方的压力时,其实怀柔所参与这个项目的研究员跟学生们同样能感觉到对方带来的压力。
没办法,燕北大学的化学院在科研领域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光是一个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所有化学二级学科均为重点学科,就已经说明了实力。
科研方面不止有多个重点实验室,还有一个高水平的分析测试中心做支撑,再加上项目前期进度很快,给研究所这边带来的压力同样很大。
乔喻判断的没错,虽然前期攻克了两个技术难关,但现在实验室同样面对很多问题。
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高效响应跟稳定记忆功能之间存在矛盾。或者说这是热力学跟动力学之间的平衡很难掌握。
另外实验室培养出凝胶用不了几次循环,记忆性能就开始快速衰减,同时断裂强度恢复效率也开始减弱。
至于响应温度经常偏离设计值,嵌段共聚物相分离后机械应力下失稳这些都还属于小问题了。
说实话,大家的压力都差不多的。毕竟实验室结果直接关系到未来批量工业生产跟工艺放大的方向。
此时课题组负责人马博涛也正在做着总结:“……针对最新批次的样品,在温度循环过程中,记忆性能衰退的问题,初步观测原因是温度变化导致的相分离-聚合循环会破坏了凝胶网络。
目前考虑的解决方案是尝试开发更高轻度的界面作用,这可能需要对表明修饰的纳米颗粒进行一些调整。好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很快,马博涛的总结完成,任务也都分配了下去,会议也进入到自由发言的阶段。
其实技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