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他自然不会亲自下场去跟乔喻谈。不过说起来他的确给了托马斯·库里安极高的权限。
简单来说就四个字:不计代价。
不过对于能在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坐上高级副总裁位置的人来说,这四个字明显是要打些折扣的。
如果真能完全不计代价,那CEO完全可以自己出面去谈。
这种情况下谈不拢,那就是乔喻开出的条件,董事会都不能容忍了。
真要跟乔喻谈出个董事会认为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就是他替桑达尔·皮查伊背锅了。
所以这件事情就放权给了约翰·马丁尼斯。科学家去跟数学家谈,这就很合理。
当然对于这种高级技术大佬,托马斯·库里安肯定不会说出“不计代价”这四个字。
他怕约翰·马丁尼斯真的不计代价了。所以他跟约翰·马丁尼斯交代的是可以照目前谷歌最高薪资福利待遇结构跟标准再提升百分之十左右的幅度去谈。
诚意拉满,但也有了上限,只要能谈成,待遇不会太离谱,基本上会跟之前他和桑达尔·皮查伊商量的差不多。
谷歌重要科学家的待遇构成本身就是以奖金跟长期激励股票期权为主。相对那些激励措施,工资之类的不过是意思一下。
当然乔喻还能有更灵活的工作条件,托马斯甚至暗示约翰·马丁尼斯,能允许乔喻使用谷歌X实验室。
如果这都不能吸引到乔喻加盟,托马斯相信董事会也不会怪他了。
而且经历过这段时间资本市场的恐慌之后,背后的资本大佬也都商量好了。
不管是IBM、又或者微软、英特尔、英伟达,大家能开出的价码都是差不多的。
显然这对于约翰·马丁尼斯来说这是个挑战。
老板们不愿意开出更高的价码,就意味着他需要靠个人魅力争取到未来能跟乔喻共事的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约翰·马丁尼斯跟郑泽峰,以及那些想要加入乔喻项目组的教授们的想法都差不多。
想要矗立在科学界的前沿,自然要跟着最新的理论走。更别提学术界本身就一直有天才崇拜的传统。
尤其是数学,对于天才的崇拜跟追捧,是所有学科中跨界的第一,唯一能跟其媲美的也就只有理论物理。但能玩得转理论物理的,数学肯定都不会差。
这一点从教材上就能看出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随便找一所大学,去搜集学生用过的旧教材。
只要是非数学专业,数学相关的教科书绝对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