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之制的目的。
同时,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能得到天下不少护礼派士大夫的支持。
甚至护礼的铁杆支持者——原国子监祭酒夏良胜,就因为家在叛乱区,而加入了叛臣队伍,成为了益王朱佑槟的礼部尚书。
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护礼的正确性,夏良胜还获得叛臣们的支持,集自己曾经任文选司郎中时收集到的典铨章奏而编成了一本书叫《铨司存藁议礼及执奏》,而让叛臣中的护礼派原参议张怀、南城主簿甯钥刻印。
按照这些叛臣的意思,似乎嘉靖只要肯改回大礼,他们就不再讨逆,还会继续奉嘉靖为主,所以到现在都还是没有否定嘉靖的君主地位,只是把自己造反的原因推故于朝中有奸臣。
至于益王朱佑槟能不能真的成为皇帝,他们并没有考虑。
因为益王只是他们的一个傀儡。
第二条则是让军户恢复到孝宗时期的待遇,即军户正丁没有行饷,只有月粮,军户余丁没有月粮,还要上交余粮。
反正他们的军队大多数都是投身到自家为奴的军勇组成,这样做自然不用担心军队会不满。
第三条自然是恢复孝宗朝雇工反抗雇主视为以下犯上同谋逆罪。
作为大地主大商人为主的他们,太需要这条来保证自家的长工短工听话了。
第四条则是重新恢复告纳制度,目的是以解民困,实际上是为了敛财。
第五条是依旧禁宗室从事他业。
而第六条是撤废厂卫,以达到收拢天下士心的目的。
第七条是禁止勋戚开钱庄,而与民争利。
这一条主要是阻止张延龄等人继续放低息贷,抢他们的利。
第八条,赐还日向町给倭国令制大名大友氏。
这一条为的是寻求到倭国和沿海不满朝廷对外扩张的大户的支持。
为此。
他们还颁布了第九条,那就是遵祖制,弃东莱诸州县与澎湖县。
这也为的是讨好闽浙沿海大户。
然后还有第十条。
第十条是以监国的名义开恩科。
这个倒是学的嘉靖。
当然,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笼络一些中下层士人来加入自己的造反团队。
他们作为地主阶级造反的队伍,跟农民起义初期会只杀官杀士绅不一样,而是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欢迎士人加入自己团队的态度。
叛军的上层官员们忙着“拨乱反正、恢复祖制”,而下层官兵则已经开始忙着烧杀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