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皇帝打听我分家细节(2 / 3)

主动扛了责任,同僚还是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哪怕日子真过不下去了,兄弟之间也该相互扶持共渡难关,怎么想卫成都不可能主动提这事。别人不懂道理,王辰不会不懂,他是读人。父母健在儿子要分家,这是大不孝,父母甚至可以上衙门去告,他怎么提得出来他没有要多谈,同僚识趣,没去刨根究底。

倒是翰林学士听说之后,有机会跟皇上提了起来。这位学士是鸿元帝的心腹,知道皇上在意王辰才说的。鸿元帝果然感兴趣,问他怎么回事,翰林学士说王辰只说是自己的过错,没谈其他,具体怎么回事还真不明白。当时皇上没追问,转身跟太监总管提了一句,让人去打听。皇上好奇的事,甭管好不好查,总能查得明白。

突破口还不是在王家,是在集古轩李掌柜身上,就有人借着去买古玩字画跟他闲聊,聊到翰林院就说到王辰,说到王辰李梁成知道得就多了。那会儿王辰会试中了,谢举人落榜,谢举人闲得无聊跟他唠了不少。

王家分家本来就是个稀罕事,分家之后王辰娶了媳妇儿后来转运更让人听着痛快,觉得这故事爽,脸打得脆。人家有兴趣,李梁成就说了一段,说王庶常发达之前他兄弟嫌他没本事读费钱拖累家里逼迫双亲把家分了,王庶常心好,被哥哥这么羞辱在选进翰林院后还匀了银子送回老家,那银子可是皇上送的安家钱,他足足分了二百两给当哥的和帮助自己的大叔公。

来打听的问他为啥会知道是王庶常自己说的。李梁成摆手“当时不知道,后来他要买院子,我在京城年头远,做掌柜的认识的人多,来请我帮忙。我问他要什么样的院子,他说住得下一家几口人就成,旁的都不讲究,我问他大概出多少钱他说不超过三百两。我也纳闷,想着皇上送了五百两大家伙儿都知道,就问他为啥一定限在三百以内,他说送了些钱回乡。说他如今有了一点出息,也想尽点心意。”

做掌柜的会说话,李梁成这么一讲,来打听的都觉得王辰厚道,他又问了几句,把皇上好奇的都打听明白了就随便买了两样东西出了古玩铺子。

当日鸿元帝就听说了这段故事,听完茶碗都扔了,气愤道“天底下竟有这等子女兄弟”

太监总管劝皇上息怒,说他们也得到教训了,若是不闹分家,哪至于困在乡间不分家他们全能靠着王辰过好日子。

鸿元帝的确痛快了一点。

“可惜朕那二百两银。”

“奴才可出来了,皇上这么说,心里还是高兴王庶常送钱回乡。”

是啊,是挺高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