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司法之责一贯都是朝堂必争之地。现在的问题就来了,这个衙门空缺有限呐,那两部一寺争这有限的岗位那还不得互相捶成年糕啊?
也就是几天之后,护法衙门的门儿都还决定朝哪边开呢,这边两部一寺就已经因为互相攻击而导致有一批人进去或者下去了,这会儿两边的领导都回过味儿了,陛下这是在两桃杀三士……
但问题是明知道这是计,双方都已经咬到这个程度了,那还能退么?谁退就代表着未来中枢职权就有很大一部分拱手让人。
怎么办?继续咬呗!
这些日子夏林还纳闷呢,说怎么对自己的处分还没到?他可不相信朝堂上那帮人转性了,会支持自己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就根本没有法律一说,有的就只有权力和斗争。
王朝两百多年快三百年了,按照定律来说这眼看就已经是到了末期,看似一片祥和却只是差着一个分崩离析的机会罢了,等到老郭这一批缝补匠去了,大魏立刻得崩盘,小王爷虽然在努力补救,但就他那个计划出发点是好的,但前提是大魏还能撑得住才行。
所以夏林觉得这肯定是朝堂那边发生了点什么事。
还别说,他带兵打仗能力很一般,但在这方面的眼光却是很独到,朝堂那边真的出大事了,就因为护法衙门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双方都急了眼,谁最有希望上去就会被对方给拉下马,这眼看南巡还有十天时间了,三部被撤职定罪的人就已经多达二十二人。
而越是到这一步,他们就越不可能放手,因为谁都知道如果对方掌控了护法衙门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规模清洗对方势力。
但这眼看双方就已经打不动了,甚至刑部都出现了职位空缺,这下就到了两个极品老登的巅峰对决上了。
“陛下,依臣之意,与其如此摇摆不定,倒不如从外省官员之中选拔一名青年才俊执掌这新衙门。”老高还是很有魄力的,他直接就把这个事情给提上了日程:“臣以为丹徒县令叶吉为良人,他不但为新科状元,更是有那天纵之才,丹徒本是穷困之乡,如今却也成了富庶之地。”
116、一纸阳谋 (第2/2页)
鸿宝帝看到他的样子,心中暗笑了一声:“有请双方徒子徒孙登场!”
果不其然,高士廉刚说完,那边曾明就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浮梁县县令夏林夏道生更为适合,臣亲眼所见他为护法而敢冒诸公指摘之险,更无需说浮梁县如今当为天下第一县,臣本就是饶州人,知道那数年之前的浮梁也便是新平有多么穷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