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一众村民眼眶瞬间微微发热,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老人们讲过的故事。在往昔的岁月里,清风道观可不是如今这副冷冷清清的模样。
回溯到民国时期,清风道观内,身着道袍的道士一度多达数十人,个个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他们不仅深谙道经,更是身怀独特本领。有的道士精通医术,能妙手回春,为患病的百姓驱散病痛;有的则凭借高强武艺,守护着周边的安宁,让土匪强盗不敢轻易靠近。在那时,道观内香雾缭绕,香客如织,善男信女们纷至沓来,道观的香火可谓是鼎盛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侵略者的铁蹄踏入这片土地,战火如同凶猛的野兽,肆意肆虐。百姓们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清风观观主,这位将济世救民奉为毕生使命的有道之士,毅然决然地带领观内众道士下山,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洪流之中。当时,年仅八岁的清虚真人,因年纪尚小,被留了下来,肩负起看守道观的重任。
清虚真人站在道观门前,眼神中满是坚定,立志等候师傅和师兄们济世归来。谁能料到,这一等,便是漫长的一生。或许正是出于这份坚守和老一辈的情谊,即便村里的老人们清楚清虚真人并无超凡本领,大家还是会隔三差五地前往道观,恭敬地上柱香,奉上些许薄钱,以表心意。
时光匆匆,老一辈人逐渐凋零,行动愈发不便,爬不动那通往道观的山路。自此,清风道观便愈发冷清,往日的热闹一去不复返。
然而今天,村民们看到清虚真人的弟子李观棋,同样古道热肠,毫不犹豫地出手救人。众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惭愧之情。细细想来,上一辈人离去后,自己这一辈人极少再去道观,实在是不应该。
“小李道长,我身上有些钱,您……您收着吧。”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双手颤抖着递出钱来。
“对对对,好久没去观里走动了,一点心意,您别嫌少。”旁边的村民也纷纷附和,掏出钱包。
“小李道长,我身上没带钱,您在这等等,我回家取去。”一位年轻人说完,便急匆匆地往家的方向跑去。
村民们纷纷掏钱,他们心中满是惭愧,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表达方式,只能用这种质朴的方式来弥补心中的亏欠。
然而,李观棋微笑着摇了摇头,语气诚恳地说道:“诸位无需如此。实话说,师傅在世时,曾多次回忆,诸位乡亲在师傅年幼时所伸出的援手。那些雪中送炭的恩情,师傅一直铭记于心,贫道也同样记在心里。今日救下她,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