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便,官府不愿改革。
官府与百姓间缺乏信任,即使官员关心百姓,胥役作梗,问题仍无法解决。佥派差役时,胥役可任意抬高差役价值,索取好处,百姓不得不奉承他们。
结果官府人员日益富有,百姓日益贫困。百姓贫困,国家怎能富足?私人费用增加,公共赋税减少,是必然结果。
我(范景文)深感痛心,希望能令地方官员真正实行“一条鞭法”,将所有的差役都归由官府承担。
崇祯皇帝对此表示,体恤百姓疾苦是巡抚和按察使的首要任务。并要求将革除佥派、实行召募等措施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永远作为制度执行,不得因为范景文已经离开而有所改变。
崇祯三年五月,河南巡抚范景文上奏,提出六项改革措施:加耗、苛罚、私派、健讼、假盗、窝访,并请求永久执行。皇帝批准,要求地区遵守。范景文指出,河南虽被视为安全之地,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黄河以北旱灾,以南水灾,两河之间盗贼和邪教活动频发。邪教起源于几人,迅速扩散至北直隶、南直隶、山东等地,河南成为其主要活动区域。
范景文与按臣吴甡虽督促地方治理,但因边境告急,京城需优先保护,无法兼顾两河地区。
吴甡采取措施,挫败邪教阴谋,击溃其势力。范景文北上后,军队空虚,人心动摇。
吴甡驻守会城,招募训练士兵,渡河扬兵,选拔乡勇,推行保甲制度,赈济饥荒,指导地方官员。
祥符、杞县、鹿邑等地擒获匪首,归德知府董嗣证、推官萬元吉也擒获匪首。过去,兵马钱粮由巡抚负责,按臣稽核。现范景文责任交按臣,吴甡忠勤任事,暂时安定两河地区,但问题未完全解决。
范景文希望皇帝重视此事,让按臣与新巡抚共同治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