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卫登陆成功的消息,如同瘟疫般,迅速在整个淞沪战场蔓延开来。
原本还在各个阵地上与“鬼子”进行着殊死搏斗的龙国军队,上至高级将领,下至普通士兵,都感受到了那股从背后袭来的、彻骨的寒意!
侧翼,洞开!
后路,危在旦夕!
这意味着,鏖战在魔都正面战场的数十万大军,随时可能被从杭湾登陆北上的“鬼子”与从正面进攻的“鬼子”两面夹击,彻底包围、分割、歼灭!
天幕之上,展现出龙国军队统帅部一片混乱和紧张的景象。
电话线路繁忙,电报往来不断,将领们围着地图,争论不休,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金山卫登陆之敌已突破我海防线,正向松江、枫泾一带急进!”
“嘉x、平湖方向亦发现敌踪!”
“我蕴藻浜、大场一线侧后受到严重威胁!”
一个个坏消息不断传来,如同雪片般压垮着指挥官们的神经。
“撤!必须立刻下令全线撤退!再不撤,就来不及了!”一位将领猛地一拍桌子,语气急促。
“撤?往哪里撤?数十万大军,仓促撤退,一旦组织不力,就是全线溃败!”另一位将领忧心忡忡。
“不撤就是等死!被鬼子包了饺子,死得更惨!”
“可撤退途中,必然会遭到鬼子海陆空三方面的追击拦截,伤亡恐怕……”
争论异常激烈,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数十万将士的生死存亡!
天幕前的李云龙,看着这乱糟糟的指挥场面,急得直跳脚。
“撤啊!还吵个屁!赶紧下令撤!晚了黄花菜都凉了!”他对着天幕吼道,“我知道后来是撤了,可他娘的就不能早点下决心?!磨磨蹭蹭,等鬼子把口子扎紧了再撤?那不是找死吗!”
他用他那“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毫不留情地批评着当时的指挥混乱和犹豫不决。
“打仗,最忌讳的就是犹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点道理都不懂?!”他气呼呼地说道,“侧翼被突破,不想着赶紧收拢部队,跳出包围圈,还在那争论个没完!一群蠢猪!”
赵刚在一旁试图解释:“老李,当时的情况极其复杂。几十万大军的撤退,涉及到命令传达、部队协同、后勤保障、伤员转移等等无数问题,稍有不慎,确实可能引发全线崩溃。统帅部有所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理解个屁!”李云龙根本不听,“打仗哪有万无一失的?瞻前顾后,最后只能是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