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本就懦弱,缺乏钢铁之心,心中已经动摇,已经有七层打算割让三镇,只是怯于世人议论,才犹豫不决。再拖下去,三镇割让必然成定局。与其如此,不如一搏……”
种师道沉默了。
这是一个死局,即便是明知必败,也必须走向去的死局。
………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
军国大事需要保密,只有保密才能保持夜袭的突然性,只有保密才能起到奇兵的效果。只是可惜,君臣刚刚开完会议,不到一个时辰,信鸽就从不同的方向飞出,落向了金军营寨,完颜斡不离很快知道了,宋军夜袭的计划。
“鱼儿已经上钩,接下来就该收网了!”
宋朝最不缺的就是贪官,士大夫已经丧失了气节,不能指望一个贪官爱国,也不能指望一个贪官有死国的勇气。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文官背叛比坚守信仰的多。
到了改朝换代,异族入侵的时刻,战争不断,农民在战争中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安定生活,为了生存而战斗,会拼死抵抗异族入侵;武将与异族军队拼杀不断,大量袍泽死在了敌人手中,可能有父母,可能有族人,可能有亲兄弟,心中有血海深仇,往往也会血战到底;皇帝面临生死危机,世人都可以投降,唯有皇帝不能投降,投降没有好下场,皇帝的抵抗意志也较为坚定。
而意志最不坚定的,叛徒最多的,莫过于文人。
在改朝换代的大乱时代,不论是哪一个最后胜利,哪一个当权,他们都可以当官,享受着各种特权。同样是投降,武将投降,可能遭到忌惮,遭到诛杀;可是文人投降后,忌惮较小,很少诛杀。
文人可以说稳坐钓鱼台,有了这层保险,谁还会傻傻的抵抗外敌,因此不论是宋末,明末,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文官集团中汉奸辈出,争相卖国,官位越高,卖国越是痛快。先是有秦桧,后世有史弥远、贾似道,又有范文程、洪承畴、钱谦益,直到后世的汪精卫。
而意志坚定,誓死卫国的很少,北宋只有一个李若水,南宋只有一个文天祥,明末只有一个史可法。
观点有些偏激,可是很现实,很残酷。
随着金军的崛起,以金钱开道,一些宋朝文官开始与金军暗通款曲。金军通过这些宋朝大臣,打通了边关要害,将大量的铁器,铠甲、强弩、食盐等战略物质走私给金军,靠着走私,金军获得了充足的战略物质,支持下一次次大战。
金军能够摧枯拉朽般击败辽国,覆灭这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