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成为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适当的时刻,可以放弃汴梁,西去与宗泽部汇合,也可以南下到襄樊一代退守,或是可以北上与王彦部汇合,但是不要坚持在汴梁,不动弹。
最后更是旗帜鲜明的写道:失地存人,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而末尾写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一切决断但由将军决断。
“宪儿,你说如今当如何?”张所心情有些烦躁,不由问向了儿子张宪。
“父亲,速速撤离汴梁吧,汴梁已经是孤城了,如今城内粮草奇缺,最多坚持一个月,粮草就会彻底耗尽。一旦粮草耗尽,汴梁将会不攻自破!”张宪开口道。
“住口!”张所的神情有些狰狞,脸色铁青,道:“汴梁是我朝帝都,这里有皇室宗庙,一旦我军撤离,宗庙将会不保,社稷将会不保,那时我就是大宋的罪人了。汴梁城池深厚,有四十里,城内防御设施严密,百姓众志成城,府库铠甲十足。只要是坚持过这个冬天,一切都会好的。那时金军向北退去,南方的粮食转运而来,汴梁的粮荒必然缓解,一切都会好的。”
张宪道:“父亲,金军不会退去的,即便是退去,只要是留下一万大军,就足以掐断汴梁的粮道,况且官家在信中已经说了,南方也困难至极,大量的流民需要安置,还要招募新军,根本无力顾及汴梁……”
“住口,我可以死,但是汴梁不能丢;汴梁在,我在;汴梁亡,我亡!”张所决然道。
张宪想要劝说什么,可最后还是没有说。
身为人子,张宪最为了解父亲。父亲军事才能有些,但只是一般般,根本没有达到名将的程度,守之有余,而进取不足。善于夸夸其谈,却拙于行事。性格最为刚烈,率先提出还都汴梁,这个意见不仅遭到了宗泽、李纲的反对,也是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陛下更是不满。
于是派父亲,守卫汴梁,负责京畿路的军政大物,权力在手,这固然是信任,又何尝不是危局!
如今,汴梁失守已经是定局了,事实再一次表明,父亲当初还都汴梁的主张是何等的错误,若是陛下听信父亲的主张,还都汴梁,可能会再一次上演靖康之耻。
这让父亲难堪至极,官家的信中极为客气,可正是因为太客气了,让父亲脸上难以接受,难以接受撤离汴梁的耻辱。李纲守卫山东,导致山东失守,退回扬州时,官家倒是没有怪罪,可是朝中的言官弹劾却是不断。
最后,李纲再次被贬,沦为福建的一个团练使,一搂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