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56章傲物则骨肉为陌路!(2 / 3)

金军出谋划策,侵害百姓的文臣,罪不容恕。以离间为主,借助金人的手铲除,或者使金人心生疑心,不再重用;而对那些对百姓伤害不大,民愤不大的文臣,主要是招降为主,但是招降后的官职不可高于宋朝之时的官者;对贰臣中,有才能的,则是加以重用;而对无才有德之人,则是给予高官但不给于实职;对于无才无德之人,则是打击消灭为主。

而对武将的政策是,在两军交战前,投诚的汉人军,财产不动,军队一半改编;在交战过程中,投诚汉人军,则是财产没收一半,军队全部改编;而交战后被俘的汉人军,则是以俘虏待遇,只能是充当苦力。

对待贰臣的政策,以招降和离间为主,以刺杀为辅。要积极主动的出手,而不是被动的等待贰臣投降。

张邦昌的例子,只能是出现一次,第二次能否出现,一直是个谜团。

赵朴可不指望,投降金军的文武大臣们,个个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那不现实;也不能指望文武们,个个都是张邦昌,亲自投降,哪也不现实;能做到当金国的官,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整天磨洋工,那就不错了。

别整天玩空心思,想着如何杀汉人,那就不错了。

历史上,范文臣、洪承畴、吴三桂等,为何世人称他们为汉奸,即便是提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天朝时代,也是汉奸名声依旧。从来,没有人敢于给他们颁发“大一统勋章”,赞美他们为国家统一做贡献。

就是因为他们干的事情,太缺德了。

在乱世,清军势大,那时投降者无数,因为各种原因投降,情有可原,只能说无骨气,甘心当奴才,却称不上汉奸之名;可是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等,投降了金军之后,一点香火之情也不记挂,杀汉人杀得比清军还卖力,挖空心思的杀汉人讨清军欢心,可谓是无耻之尤。

若仅仅是战场上厮杀,那也算了,只能说各为其主;可是这些家伙屠杀起汉人百姓,一点也不留情,比清军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趁他们为汉奸一点也不为过。

汉奸者,人品低劣到了极点,践踏了人性的底线。

不论是哪个时代,那种思想占据主流,汉奸之名,都是洗刷不掉。

历史上,金军南下时,两个汉奸挽救了金军的命运。一次是黄天荡大战时,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曾以8000兵力在此围困金国南征大将兀术10万大军达48天之久,最后一个秀才献计,疏通老鹳河突围而出,结果金兀术跑了,全歼战变成了击溃战;

另一次,岳飞北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