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83章 证伪(3 / 12)

冒姓琅琊 东周公子南 11883 字 21天前

“第一问,先秦西汉之文从无‘影’字,《周礼·大司徒》曰‘土圭测景’;《庄子·齐物论》言‘罔两问景’;《淮南子》曰‘呼为景柱’;《广雅》云‘晷柱挂景’,贾谊《过秦论》‘赢粮而景从’,皆是以‘景色’之‘景’,指代‘影子’之‘影’,则东汉以前,尚无“影”字。何以《古文尚书·大禹谟》中云:‘从逆凶,惟影响’,此‘影’字何来?”

全场顿时一静。

刘昭揉太阳穴的动作也瞬间停住!

众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先秦真的没有‘影’字吗?”

“好像还真是,我以前怎么没发现!”

“带《孟子》了吗?我记得那里好像有影字......”

“是吗?快找!”

柳惔没有转身,想了想说道:“此乃后人抄写古本时,以当时之新字改写,有什么稀奇的?”

众儒生纷纷点头,觉得柳惔说得有理。

庾于陵问刘昭道:“老师,柳惔说的.......”

“嘘!别说话。”刘昭怕听不清王扬后面的话,马上制住了弟子的提问。

王扬故意说道:“原来如此......所以古文尚书传承这么久,天下所有抄本都同时改了这个字。还真是巧啊!”

柳惔坦然道:“永嘉之乱,书籍亡佚,祸不减于秦火。《古文尚书》亦散亡。幸天不丧斯文,晋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副本,古文遂得传焉。故如今天下《古文尚书》,皆从梅赜本出。梅赜乃晋时人,葛洪亦晋人。葛洪《字苑》中已有‘影’字,则当时抄写者据当时风气,改景为影,有何不可?”

刘昭叹了口气,知道这个问题问不倒柳惔。第2/2页)

王扬对众人的反应早有预料,所以给众人留了个吐槽接受的时间,待下面声音稍减,朗声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诸君现在笑我说的话,但等我论述之后,便不会发笑了。”

果然是清谈风格。

这是正经的研讨学问,不是玄谈辩论!

柳惔不屑再以王扬为对手,说道:“若是哗众取宠的话,便不必说了。”

“柳大人之前说,可以列出《古文尚书》优于今文者五十五处,我可以列出《古文尚书》乃伪书之证九十九条,不过真要证其为伪,也不必说这么多。我只问柳大人三个问题,柳大人只要能答上,我立马认输如何?”

“信口开河!有辱斯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