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84章 发展陕北市场经济(2 / 3)

文恐怕还真是防不胜防。

至此,苏文手里的现金超过50亿。

加上银行里的黄金,折合成元子超过150亿以上。

但他并没有飘,更没有奢侈消费。

一想到那方世界的陕北,多少老乡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苏文就觉得大手大脚花钱是种罪恶。

当然,他也并没有因此苛待自己,毕竟就算打工也还得拿工资不是。

而且自己付出了劳动,理应获得报酬,只要问心无愧就行。

所以,苏文给自己画了条底线。

那就是保持自己的私人银行卡里,长期有2000万左右存款就行。

剩下的钱,哪怕今后进账再多,他也只会全部用于陕北那边。

有了这样的思想觉悟,苏文便不再畏手畏脚。

自打回来之后,他不是在买物资,就是在买物资的路上。

为了给那方世界的陕北,打造一个活跃的市场环境。

尤其是解决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苏文打算先从三个方向入手采购物资。

首先是生产工具和农业用品。

锄头、镰刀、斧头啥的肯定是标配。

此时的陕北,很多庄户人家都拿铁器当传家宝。

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做工粗糙。

有些家里困难的老乡,甚至还在使用木质锄头,其效率简直低得可怕。

但这些铁器在苏文这边,全都是由机器生产。

不但价格便宜,而且质量过硬。

大量采购之后,也能解决一部分农业生产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然后是手摇打谷机和玉米脱粒机。

有了这两样东西,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把多余的人手给解放出来。

而作为女织用品的纺车,苏文不打算采购。

如果指着纺车生产的那点布匹,还能让陕北人民,人人尽早穿上新衣吗?

苏文实在是不忍心看到乡亲们,浑身上下全是补丁。

所以,直接从这边采购成品棉布以及的确良,更为合适。

尤其是的确良,单纯的布匹才几块钱1米,而且量大从优。

这种面料但凡出现在陕北,只要价格够便宜,完全能满足陕北人民的需求。

为此,苏文还打算采购一批老式脚踩缝纫机。

比如蝴蝶牌,经典耐用。

然后红军就可以组织成立女工队伍,集中生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