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洛阳掀起了一股风潮,许多底层将士也都受到鼓舞,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主动到洛阳宫前联名上表,请求天子废除皇后,另立太子的生母谢淑妃为后。
有些宫卫试图上前阻止,随即喧嚷着发生矛盾,继而事态从喧嚷发展成殴打,最后致使有八人丧命。
至此,洛阳矛盾全面激化,许多往日仗势欺人的后党门人,此时都惴惴不安,连门都不敢出。他们的命令传达到下属手上,往往如泥牛入海,毫无反应。在这种情形下,诸如满奋等负责维护洛阳治安的高官,别说是正常办案缉拿凶手了,就连自身的安全都不能保证。
更有甚者,竟然直接摹仿刺杀者的作案手法,私下里报复仇人。如此一来,洛阳秩序更加动荡,几乎每日都会有尸体出现在洛阳街头,更不可能找到最初的刺杀者了。
不过人心惶惶只是弥漫在后党中,反观东宫的太子党羽,亦或是宗室诸王之间,可以说是弹冠相庆了。
这些日,奉命招抚的成都王司马颖在洛阳来回活动,几乎着重拜访了支持皇后的几大家族,可谓收获颇丰。
西晋最重要的家族,毫无疑问是开国八公所分别代表着的八大家族。他们分别是荥阳郑氏、颍川荀氏、渤海石氏、河东裴氏、太原王氏、平阳贾氏、临淮陈氏。
皇后能够坐稳摄政之位,无非就是以本身代表的平阳贾氏为根基,与渤海石氏、河东裴氏、太原王氏三大家族结为同盟,再加上次一级的太原郭氏、东海王氏为辅佐,以及张华这样的寒士代表为牌坊,搭建起了一套能够维持朝堂稳定的士族政治体系。
但在司马颖去拜访过裴頠、张华、石崇、王浚、王衍等人后,这些后党中坚,或多或少地都表示出了动摇。
尤其是裴頠,他年纪三十出头,年龄在朝堂中算得上年轻,其实也更认同太子而非是皇后。在上次和淮南王对峙后,他就大感形势不妙,并不想将自己的前程与后党绑定。司马颖一来拜访,他就自白道:
“我虽是皇后亲戚,但也知晓大是大非。皇后摄政确实于礼不合,我愿上表陈奏,请陛下废除皇后,另立谢淑妃为皇后。”
并且还从书房内拿出十数道表文,给司马颖翻阅道:“这是这些年来,我私下里劝谏皇后善待太子的文章,足见我对太子之忠心,还请殿下为我作证。”
王衍的态度也差不多,他露出一副懊恼的表情,和成都王道:“我的女儿是太子妃,我的族弟是太子舍人,我怎会不支持太子呢?之所以此前帮皇后做事,都是皇后和鲁公逼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