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有见地、能够理解并回应她内心深处对教育事业和对个人生活反思的人。
下周三,李修赫再次来到了茶馆。
吴老师依然穿着素雅,但李修赫敏锐地察觉到,她眼底的那抹疲惫似乎更深了。
坐定后,两人一边喝茶,一边开始聊起教育和学生的话题。
李修赫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惊世骇俗”的观点,而是先从一些吴老师熟悉的领域聊起,表达自己作为校友对母校发展的关注,以及对现在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的担忧。
在聊到教育体制对学生个性的束缚时,李修赫适时地抛出自己的观点。
“吴老师,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是把人塑造成同一个模子,强调标准答案,却忽略了每个人内在的独特光芒。”李修赫语气带着一丝惋惜,“这就像把一株珍稀的花苗,硬是按照普通树苗的方式去浇水施肥,最后它虽然也能活,但却失去了它本该有的色彩和姿态。”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轻轻拂过吴老师的心田。她眼神微亮,似乎很认同李修赫的观点。
“你这个比喻很贴切。”吴老师叹了口气,“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教育者,身处这个体系之中,也感到很无奈。想做出改变,却总是困难重重。”
“改变总是困难的,因为它意味着要打破旧的平衡,去触碰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李修赫的语气变得深邃,“但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又怎么会有希望呢?”
他适时地看向吴老师,眼神带着一丝鼓励和一丝只有他们两人才能体会到的,关于“打破束缚”的暗示。
【情感洞察】:目标人物吴雅,情绪:【无奈认同触动微弱的冲动(渴望改变)】。
李修赫知道,他再次触碰到了吴老师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她对现状的无奈,对改变的渴望,正在被李修赫的话语一点点点燃。
话题渐渐从教育转移到了生活。
李修赫看似随意地聊起了自己在社会上的闯荡经历,那些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但同时也充满自由和机遇的日子。
他没有炫耀财富,而是强调那种掌控自己人生的快感,那种不断挑战自我、探索未知的乐趣。
他知道,这种自由和不确定,正是吴老师日复一日枯燥生活所缺乏的。
吴老师听得非常认真,眼神中流露出向往。她的生活太过稳定,稳定到令人窒息。
“李修赫,听你描述的生活很精彩。”吴老师轻声说,“不像我,每天都是学校、家,两点一线,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