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政治环境,以及两次党锢之祸后士人激烈反抗带来的效果,让这群士人想不起孝文皇帝和孝武皇帝这等雄主明君,更忘却了对于皇权的敬畏。
是时候让他们回忆起自己的祖先,夹着尾巴匍匐在孝文皇帝和孝武皇帝面前时的谨小慎微之态了!
(2414字)
——
PS:为了保住我的弟弟,第二更奉上!第2/2页)
就这仨,谁熬死谁还不一定呢,崔烈自觉若无意外,他就是那个最先被熬死的。
而在得到高望否定的答案后,崔烈旋即又拜见了太子,算是九卿之中第一个在私下里向太子表达臣服之意的。
不过彼时的臣服并无太多实际意义,崔烈这等九卿是不会在那个时候就完全倒向太子的,只是会稍有偏向。
但如今不同了,太子不仅逐步掌握了诸多权力,更是拥有一支两万人的常备军驻扎在雒阳,得到了古文学派还有如杨赐这等弘农杨氏的顶级士族支持。
先前太子若是以三公许诺,他并不会相信,因为除非太子殿下是如天子那般卖官鬻爵,否则想要封谁为三公,必然绕不开朝堂百官的阻挠。
可如今的太子殿下,已然是整个大汉最能履行政治承诺的人了,换言之,太子殿下许下的封官赐爵等政治承诺,其可执行度与信用度,在整个大汉是最高的!
太子向他询问意见的话语落在崔烈耳中,好似是在亲切地问他“崔卿,想不想当三公呀”。
崔烈表示“我想,我太想了!我都……我做梦都想啊我!!!”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因此在得到太子的问询后,崔烈反而是有些激动的!
他犹豫要以哪一种罪名惩治韩馥和胡毋班,只是在思考太子是想严惩还是轻拿轻放,该如何将罪名定下又让人无可指摘。
不过崔烈脑中忽然灵光一闪,他敏锐地意识到太子方才的用词——私斗!
何谓私斗?
出于个人原因而斗殴!
“启禀殿下,二人于君前咆哮私斗,乃是‘大不敬’之罪!”
崔烈声音洪亮,惊诧了一众等待着崔烈为韩馥和胡毋班开脱的士人,而崔烈深知自己的任务还未完成。
为二人的罪名定性容易,但要让百官无可指摘将罪名定死,这才是功劳!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崔烈自然也听见了百官的惊讶声和窃窃私语,摆出一副刚直名士之状,神色肃穆道,“韩文节与胡毋季皮因学术之争而不敬,非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