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5 / 14)

大宋文豪 西湖遇雨 13746 字 6天前

城内的兵力能够抵御数万夏军的围攻。

换言之,宋军因为缺乏骑兵且可堪野战的部队太过稀少,故而必须用数量和工事来弥补质量,但反过来说,西北前线的寨堡和驻军数量越多,对财政的压力也越大,所以这个战略根本做不到一路把寨堡修到贺兰山去,宋夏之间也就这么僵住了。

而这个少年的策论,则给出了一种与“筑城渐进”战略截然不同的全新战略构想!

此时的李磐,已然是一副郑重其事的态度,眼睛认真地盯着不断挥毫的陆北顾。

他迫切地想要看看这篇论调独树一帜的策论,究竟能提出怎样的御夏之策。

——————

①河湟,指由湟水和黄河冲击而成的两个谷地的统称,在书中时间被亲宋的青唐吐蕃首领唃厮啰占据,是北宋对抗西夏的重要盟友。

②瓜沙,指瓜州和沙州,原为归义军所占据,在书中时间当地的主导势力为回鹘人,虽臣服西夏但双方仍有间隙。

③轻重之术困衡山,指春秋时期齐桓公欲取衡山国,但此国善锻兵器难以攻取,管仲秉持其经济思想即“轻重之术”,抬高衡山国兵器价格引得诸国争抢,使衡山国人大量放弃农耕从事锻造,随后在秋天封锁商路并抬高粮食价格,迫使衡山国不得不依附于齐国。

④计然之策,《史记·货殖列传》载范蠡曾拜计然为师,计然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范蠡用其使越国富强。第2/2页)

结果呢?夏军熟练地坚壁清野,辽军补给线被断,最后一战大溃,辽兴宗仅以身免。

李磐的面色愈发阴沉,直到走到了那个衣衫湿透的少年旁,看了眼开头。

“夫夏者,南抵河湟①,北及大漠,西至瓜沙②,东临屈野。”

“有河套之饶,得横山之险,带甲十万,坐而观之,谓千里大国也。”

李磐仅仅看了两句,便面色稍霁,这少年对夏国的地形、兵力、面积都有着正确的认识。

当然,这种水平在李磐看来,也仅仅是“不差”罢了。

接下来,要是还能写出一些譬如范文正“筑城渐进”之类的论点,那么谙熟西北边事的李磐,则能给这少年评个乙下的成绩。

而李磐继续看下去,瞳孔却不由地猛地一缩!

整个策论的内容,开始转向了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方向!

“然细窥夏虏之政,实以货殖为筋络,以甲胄为表里,行商贾之实而蓄骑射之威,此所谓‘披王袍而操市利,执干戈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