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打草惊蛇或误伤忠良。”
“其二,固民心。天幕之事,已传遍京城,堵不如疏。朝廷应尽快发布官方告示,明确指出此乃妖术幻象,其言荒诞不经,不可轻信。同时,要组织力量,编撰歌谣、戏文,宣扬太祖皇帝之丰功伟绩,对冲天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那些恶意传播谣言、蛊惑人心者,则必须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其三,查根源。追查不可放弃,但需改变方式。与其大海捞针般地四处抓人,不如集中力量,暗中调查。锦衣卫可继续追查,但更重要的,是让钦天监、翰林院等机构,从术数、文献等角度,研究这天幕的性质和规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刘伯温的这三条建议,有安抚,有疏导,有调查,层层递进,考虑周全,既顾及了皇帝的情绪,又着眼于稳定大局,还指明了更具操作性的调查方向。
在场的官员们听完,大多都露出了赞同之色。
李善长也点了点头:“诚意伯所言极是,此三策甚为稳妥可行。”
然而,就在这看似达成共识的时刻,暗流也在悄然涌动。一些平日里与李善长或刘伯温政见不合的官员,虽然表面上没有反驳,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有人暗自揣测,刘伯温如此冷静,是不是早就知道了什么?或者,他是不是想借此机会,进一步获取陛下的信任?
也有人觉得,李善长过于保守,而刘伯温则有些“和稀泥”,未能真正体谅陛下的愤怒。
皇帝的震怒,天幕的诡异,让原本就暗藏派系斗争的明初朝堂,变得更加波谲云诡。君臣之间的信任,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始经受严峻的考验。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权衡利弊,试图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中,保全自身,甚至谋求利益。
这场由天幕引发的风暴,不仅在冲击着民间的信仰,也在悄然改变着大明朝堂的权力格局。
朝廷的对策尚未完全落实,官方的“辟谣”告示还在拟定之中,但关于“太祖卖勾”的惊天传言,已经如同长了翅膀的野火,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南京城的城墙,向着大明王朝的广袤疆域蔓延开去。
信息在古代社会的传播,虽然远不如后世便捷,但依靠着南来北往的商旅、奔波于驿道的信使、四处流动的流民、以及读书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一个足够爆炸性的消息,依然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传遍全国。
而“开国皇帝早年曾为活命出卖屁股”这样的“秘闻”,无疑是具有顶级爆炸性的。
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