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对外,当示强硬。彻查妖言来源,固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向天下展现陛下之雄才伟略,以赫赫武功、煌煌文治,来对冲天幕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可加快对匈奴用兵,或推行新的利民之策,让百姓看到陛下的英明和功绩,自然能减少那些无稽之谈的影响。”
“其二,对内,当修德行。天幕虽妖,然其能蛊惑人心,亦在于其所言触及某些……忌讳。陛下当更加注重自身言行,亲贤臣,远小人(暗指方士等),勤于政务,爱惜民力。以德行感召天下,以仁政治理国家。如此,纵有妖言,亦不能动摇民心之根本。”
主父偃的建议,可谓是深思熟虑,既有对外展示实力的强硬手段,也有对内加强自身修养的长远之策。
刘彻听完,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主父偃说得有道理。仅仅是追查和禁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英明”。
“先生之言,朕记下了。”刘彻点了点头,“此事,朕会仔细斟酌。”
东方朔的插科打诨,让刘彻感到了流言的可怕和形象受损的尴尬。
而主父偃的忧思和建议,则让他意识到了这场“天幕危机”背后,更深层次的政治风险。
这两位性格迥异的臣子,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推动着这位大汉天子,开始更加严肃地思考,如何应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化,如同流水,总是在不经意间,受到各种事件的塑造和影响。
“金屋藏雕”这一由天幕炮制出的、荒诞不经的“皇家秘闻”,虽然??????(foundation)虚假,但其强大的传播力和戏剧性,却在潜移默化中,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尤其是某些特定的意象和文学解读,产生了微妙而深远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便是“雕”这种猛禽的文化意象。
在汉代以及之前的文化中,“雕”或“鹰”,通常是勇猛、力量、自由、高瞻远瞩的象征。它是草原上的王者,是天空中的霸主,常常被用来比喻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比如,“雄鹰展翅”、“鹰击长空”,都带有积极、昂扬的意味。
然而,“金屋藏雕”事件之后,这个意象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当人们再提到“雕”时,除了原有的勇猛含义,脑海中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个金屋里的“宠儿”,联想到它“夺走”了皇后的恩宠。
于是,“雕”的意象中,悄然增加了一丝……“夺宠”、“第三者”(虽然是鸟类)、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