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在长安城的官场和贵族圈子里,吃红烧肉仿佛成了一件不太“合时宜”、甚至有点“政治不正确”的事情。大家心照不宣地对这道菜敬而远之,生怕被人认为是在“影射”什么,或者被扣上“不知节俭”、“与陛下不同心”的帽子。
然而,官方场合的“冷遇”,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红烧肉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
恰恰相反!
因为天幕那个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红烧肉”这道菜,在普通百姓心中的知名度和话题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老板!来一碗‘太宗最爱’红烧肉!多加点汤!”长安城的小饭馆里,这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人们不仅不避讳,反而因为这个故事,对红烧肉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家都想尝尝,这道能让“千古明君”都为之“冲冠一怒”(虽然是假的)的传奇菜肴,到底有多么美味!
一些原本生意平平的红烧肉铺子,因为蹭上了这个“热点”,顾客盈门,老板赚得盆满钵满。
更有甚者,一些富有“创意”(或者说恶趣味)的厨师和餐馆老板,还根据天幕的故事,开发出了一些新的、与玄武门相关的(黑暗)料理菜名或菜谱!
比如,某家酒楼推出了一道名为“建成断魂肉”的菜。据说,这道菜选用了猪颈肉(象征被割喉的李建成?),用特殊的香料腌制,味道浓郁,但吃多了容易“上头”(寓意不好?)。
另一家则推出了“世民夺嫡肘”,选用的是硕大的猪肘子(象征最终夺取大位的李世民?),炖得极其软烂,号称“入口即化,霸气十足”。
还有更离谱的,甚至出现了名为“元吉穿心箭”(用烤肉串模拟?)或者“玄武泣血羹”(用红色食材熬制的浓汤?)之类的菜名……
这些菜名,虽然听起来有些惊悚和不敬,但偏偏因为其足够“猎奇”和“有梗”,竟然在一些追求刺激和新鲜感的食客中,颇受欢迎。
就这样,一道普通的家常菜“红烧肉”,因为天幕的“钦点”,在大唐社会引发了一场奇特的文化震动。它在官方场合遇冷,却在民间爆火;它承载了沉重的政治隐喻,却又被赋予了各种娱乐化的解读;它甚至催生出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黑暗料理”。
饮食,这个最贴近日常生活的领域,也未能幸免于天幕的“魔爪”,被深深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荒诞印记。
故事,天生就长着翅膀。
尤其是像“玄武门之变竟因一碗红烧肉而起”这样,融合了宫廷秘闻、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