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个提升地位,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机会,很快便到来了。
起因是一件小事。邻近的某个小方国,因为连年干旱,民不聊生,派来了使者,向大商求援,希望能够减免一些贡赋,并得到一些粮食援助。
这本是一件常见的事情,按照惯例,朝廷象征性地安抚几句,略微减免一点,也就过去了。
但这次,帝辛在与苏玉闲聊时,偶然提起了此事,言语间颇有些不耐烦,觉得这些小邦总是来“打秋风”,徒增烦恼。
苏玉听了,心中一动。他知道,帝辛此刻虽然沉溺于享乐,但内心深处,依旧有着作为人皇的骄傲和对万邦来朝的虚荣心。
于是,他便温柔地依偎在帝辛怀里,用一种既体贴又带着几分“高瞻远瞩”的语气说道:“大王息怒。这些小邦虽然贫弱,但也皆是我大商的藩属。如今天下虽然太平,但也需防微杜渐。我们对藩属宽厚一分,他们便会感念大王的恩德,更加忠心耿耿。若是置之不理,恐怕会寒了他们的心,万一将来有什么变故,岂不是将他们推到了对立面?”
他顿了顿,看着帝辛若有所思的表情,继续轻声道:“依臣妾愚见,与其因小失大,不如就此机会,展现一下大王的仁德与胸襟。不仅减免他们此次的贡赋,还可以从国库中拨出一小部分粮食给予援助。这样一来,不仅能解那方国燃眉之急,更能让四方诸侯看到大王的仁义,岂不是一举两得?”
他这番话,听起来全是为的帝辛的名声和稳固统治着想,既满足了帝辛的虚荣心(展现仁德胸襟),又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台阶下。
帝辛听了,果然龙颜大悦。他觉得苏玉不仅美貌,而且见识卓绝,总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给出让他既舒服又受用的建议。
“爱妃所言极是!极是啊!”帝辛抚掌大笑,“寡人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就依爱妃所言!传旨,免去那方国三年贡赋,再从仓廪中拨粮十万石,速速运去!”
苏玉连忙做出惶恐状:“大王圣明!只是……臣妾一介妇人,妄议朝政,实在是……”
“哎!”帝辛不以为意地摆摆手,“爱妃此乃金玉良言,何来妄议之说?寡人得爱妃相助,真乃天佑我大商!”
这件事,很快就在朝野传开。
虽然有些老臣对“后宫干政”感到忧虑,但帝辛此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仁德之举”,也不好公开反对。
而那些得了好处的小方国使者,更是对帝辛感恩戴德,同时也悄悄打听到了,这背后竟然是那位深受宠信的苏美人的